回主页
博古文刊 · 医宗金鉴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医宗金鉴 >

删补名医方论·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干姜一两 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凡太陽病治不如法,汗后复下,或下后复汗,误而又误,变成坏病。若其人陽盛而从热化,则转属三陽,陽衰而从寒化,则系在三陰。此二汤所治之烦躁,皆坏病也。烦燥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陽,少陰者,太陽为真陰之标,少陰为真陽之本也。未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陽,其脉实大,其证渴热,是烦为陽盛,躁为陰虚。已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陰,其脉沉微,其证汗厥,是烦为陽虚,躁为陰极也。夫先下后汗,于法为逆,外无大热,内不渴呕,似乎陰陽自和,而实妄汗亡陽,所以虚陽扰乱于陽分,故昼日烦躁不得眠,盛陰偏安于陰分,故夜而安静。脉沉微,是真陽将脱而烦躁也。用干姜,附子壮陽以配陰。姜,附者,陽中陽也,生用则力更锐,不加甘草则势更猛,是方比四逆为峻,救其相离,故当急也。先汗后下,于法虽顺,若病不解,厥悸仍然,骤增昼夜烦躁,似乎陰盛格陽,而实肾上凌心,皆因水不安其位,挟陰邪而上乘,是陽虚有水气之烦躁也。用茯苓君四逆,抑陰以伐水。人参佐四逆,生气而益陽。参,苓君子也,兼调以甘草,比四逆为缓,陰陽不急,故当缓也。一去甘草,一加参,苓,而缓急自别,仲景用方之妙如此。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