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结靥三朝治款(二十八)

结靥三朝治款(二十八)

痘疮灌脓之后,肥泽坚实,以手摸之,疮头硬而微焦,此欲靥也。靥时干净,无突陷婬湿破绽,色苍蜡,皮坚浓,外明内暗,尖利碍指者,此为正靥。若痘虽似干而痂薄如纸,或有内证未除,此痘之极险时也,急宜调补,庶不致害。

痘疮自出起至十日,十一、二日,当从口唇头面以渐收靥。但自上而下者为顺,自下而上者为逆,察有他证,速宜治之。

将收靥时,而一向身温忽然发热者,名为干浆,是亦常候。此时不可轻用汗下,若有风寒外感,及饮食所伤,乃当随证治之。

痘疮收靥太迟,或当靥不靥者,证有数种,当详辩治之。大部当靥不靥之证,惟脾胃弱,中气虚者居多。盖中气虚则不能营养肌肉,使之成实,亦或致溃烂也。但察其别无他证而形色气血俱虚者,宜内用十全大补汤,外用败草散衬之。若当靥不靥,微热脉大而别无他证者,此陰分之不足也,宜四物汤倍加芍药、何首乌。若血虚热毒未清者,宜四物汤加牛蒡子、木通、山楂。若因食少脾胃气虚而不收者,宜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减主之。若频见泄泻,脾胃弱,肌肉虚,成腹胀烦渴而不收者,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木香散,外用败草散敷之。若当靥不靥之际,忽见头面温,足指冷,身不热,或泄泻腹胀,气促烦渴,急与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迟则不救。凡痘疮将靥之时,而见泄泻烦渴,腹胀切牙等证,多有难救。若与蜜水生冷等物,必烦躁转加而死。有因饮水过多,或触于湿气,以致脾胃肌肉湿婬,不收难靥者,宜五苓散,或四苓散加山楂利之。有因热毒未退,肤腠郁蒸,陰不能敛而当靥不靥者,若不速解,则毒必内攻,为害不浅,宜犀角散加芍药、牛蒡子。有内外俱热,陽毒散漫,以致大便秘结,陰气不行而当靥不靥者,宜内用四顺清凉饮,或三黄丸以通其便,外用败草散、猪胆导法。有天寒失于盖覆,疮受寒凝而不收者,宜服五积散,外用乳香,或芸香于被内熏之。有天热过暖,痘被热蒸不收者,宜内服人参白虎汤,或五苓散、四苓散以利湿热,外用天水散扑之。有为邪秽陰寒所触,致伤元气而不靥者,宜保元汤,或十二味异功散,外以辟邪丹熏之,猪髓膏涂之即愈。

痘疮内热,毒邪未尽化而干靥太疾者,后必为目疾,成为痈毒,及诸怪证,宜凉血养营煎少清其火∶若大便过于干结者,宜微利之以解其毒,当归丸主之。

痘疮有脓结靥则为善,无脓结靥则为凶,此治之不可缓也。若痘已脓成,不能结靥,而反致溃烂,或和皮脱去者,此名倒靥,乃毒瓦斯入内也,急须大补中气以托其里,宜六气煎倍加芍药,及紫草、防风、白芷主之;若兼湿热者,宜六气煎加芍药合四苓散主之。如头面疮破,服补药后,但得复肿复灌,或遍身无疮处,又出一层,谓之补空,虽过期延日而饮食不减,不为大害。若服药后不起不补,此毒已入深,最凶候也。

痘疮无论已溃未溃,于十二日之后,但得结靥,便为佳兆。若痂皮不结,则必成倒靥。其有回之未尽,或遍身俱靥而但有数颗不靥者,终致作痒抓破,亦难必其生也,速宜治之。

靥时色白如梅花片者,此为假回,十二日后当死,此不治之证也。如不泄泻,可速用六气煎,或六物煎,合二仙散大进救之。

痘疮成脓不靥,以致溃烂,脓汁淋漓,粘着疼痛,不可着席者,用败草散,或荞麦散,以绢袋盛扑之,更多布席上衬卧尤佳,或用秘传茶叶方亦佳。若欲面上不成瘢者,用救苦灭瘢散,以密水调敷之。

痘疮溃烂先伤于面者,凶兆也。如饮食无阻,二便如常,更无他证者,宜内用十全大补汤。

如毒盛内热者,宜以解毒防风汤加当归、蝉蜕,相间服之,外以救苦灭瘢散敷之。

痘疮于未灌之先,或会伤犯破烂成疮,及诸痘收靥,此独不靥,脓汁不干,更多痛楚,若不急治,渐成疳蚀,损伤筋骨,以致横夭,宜服十全大补汤,外敷救苦灭瘢散,或白龙散。

痘疮抓破去皮而犹有血水者,急用六气煎,或六物煎主之,外以白龙散敷之。

痘有臭气。凡当收靥之时,臭而带腥者,此痘疮成熟之气,邪气自内而出也,为吉。若臭如烂肉浊恶不可近者,此虽似结痂,未可为真,急须清热滋血,宜凉血养营煎,或解毒防风汤。若于养浆之时便见臭者,此毒火熏蒸之气,积于中而见于外也,大凶,速宜清热以解其毒。若痘疮溃烂不靥而臭不可闻者,名为烂痘,间亦有收靥无事者。只要胃气不衰,饮食如故,不作烦躁,则为可治,宜用八珍汤,或四味消毒饮,外用败草散敷之。

痘疮靥后而有生疮溃烂成坑者,须用托里消毒散,或解毒内托散主之。如气血俱虚而不敛者,必用十全大补汤。如遍身疮多溃烂,深而无气血者必死。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