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卷之三道集·传忠录(下)·命门余义(二十六,共六条)

命门余义(二十六,共六条)

命门之义,《内经》本无,惟越人云∶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余以其义有未尽,且有可疑,故着有《三焦包络命门辩》,附梓《类经》之末,似已尽其概矣。然而犹有未尽者,恐不足以醒悟后人。兹因再悉其蕴,条列于下。

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陰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陽气,非此不能发。而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然必春气始于下,则三陽从地起,而后万物得以化生。岂非命门之陽气在下,正为脾胃之母乎?吾故曰∶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化生之源,得先天之气也,此其中固有本末之先后。观东垣曰∶补肾不若补脾。许知可曰∶补脾不若补肾。此二子之说,亦各有所谓,固不待辩而可明矣。

命门有火候,即元陽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然禀赋有强弱,则元陽有盛衰;陰陽有胜负,则病治有微甚,此火候之所以宜辩也。兹姑以大纲言之,则一陽之元气,必自下而升,而三焦之普KT ,乃各见其候。盖下焦之候如地土,化生之本也;中焦之候如灶釜,水谷之炉也;上焦之候如太虚,神明之宇也。下焦如地土者,地土有肥瘠而出产异,山川有浓薄而藏蓄异,聚散操权,总由陽气。人于此也,得一分即有一分之用,失一分则有一分之亏。而凡寿夭生育及勇怯精血病治之基,无不由此元陽之足与不足,以为消长盈缩之主,此下焦火候之谓也。中焦如灶釜者,凡饮食之滋,本于水谷,食强则体壮,食少则身衰,正以胃中陽气,其热如釜,使不其然,则何以朝食午即化,午食申即化,而釜化之速不过如此。

观灶釜之少一炬则迟化一顷,增一炬则速化一时,火力不到,则全然不化,即其证也。故脾胃之化与不化,及饮食之能与不能,亦总由陽明之气有强与不强,而陰寒之邪有犯与不犯耳。及其病也,则渐痞渐胀,或隔或呕,或十化其三五,或膨聚而不消,或吞酸嗳腐而食气不变,或腹疼肚痛而终日不饥,或清浊不分,或完谷不化。盖化则无不营运,不化则无不留滞。营运则为气为血,留滞则为积为痰。此其故,谓非胃气之不健乎?而何以不健,谓非火候之无力乎?今见治痞治胀,及治吞酸嗳腐等症,无论是热非热,动辄呼为胃火,余烬其几,尚能堪否?此中焦火候之谓也。上焦如太虚者,凡变化必着于神明,而神明必根于陽气。

盖此火生气,则无气不至,此火化神,则无神不灵。陽之在下则温暖,故曰∶相火以位,陽之在上则昭明,故曰君火以明。是以陽长则陰消,而离照当空。故五官治而万类盛,陽衰则陰胜,而陽为陰抑,故聪明夺而神气减。而凡人之声色动定及智愚贤不肖之有不齐者,何非陽德为之用,此上焦火候之谓也。此以三焦论火候,则各有所司,而何以皆归之命门?不知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坎中,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化,此实生生之本也。是以花萼之荣在根柢,灶釜之用在柴薪。使真陽不发于渊源,则总属无根之火矣。火而无根,即病气也,非元气也。故《易》以雷在地下而为复,可见火之标在上,而火之本则在下。且火知就燥,性极畏寒。若使命门陰胜,则元陽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陽等病。凡善治此者,惟从其性,但使陽和之气直入坎中,据其窟宅而招之诱之,则相求同气,而虚陽无不归原矣。故曰∶甘温除大热,正此之谓也。奈何昧者不明此理,多以虚陽作实热,不思温养此火,而但知寒凉可以灭火,安望其尚留生意而不使之速毙耶!此实医家第一活人大义,既从斯道,不可不先明斯理。倘三焦有客热邪火,皆凡火耳,固不得不除。而除火何难,是本非正气火候之谓也。学人于此,当深明邪正二字,则得治生之要矣。

命门有生气,即干元不息之几也。无生则息矣。盖陽主动,陰主静;陽主升,陰主降。惟动惟升,所以陽得生气;惟静惟降,所以陰得死气。故干元之气,始于下而盛于上,升则向生也;坤元之气,始于上而盛于下,降则向死也。故陽生子中而前升后降,陰生午中而前降后升。此陰陽之岐,相间不过如毛发,及其竟也,则谬以千里,而死生之柄,实惟此毫厘升降之机耳。又如水暖则化气,化气则升无不生也;水寒则成冰,成冰则降无不死也。

故肾气独沉,则奉生者少,即此生气之理也。至若人之生气,则无所不在,亦无所不当察。

如脏腑有生气,颜色有生气,声音有生气,脉息有生气,七窍有生气,四肢有生气,二便有生气。生气即神气,神自形生,何不可辩?衰者速培,犹恐不生,尚堪伐乎?而况其甚者乎。

故明师察此,必知孰者已亏,孰者犹可,孰者能益生气,孰者能损生气,孰者宜先攻病气以保生气,孰者宜先固生气以御病气。务思病气虽如此,生气将如何;见在虽如此,日后将如何。使不有原始要终之明,则皆寸光之流耳。

虽然,此徒以斯道为言也。而斯道之外,犹有说焉。夫生气者,少陽之气也。少陽之气,有进无退之气也。此气何来,无非来自根本;此气何用,此中尤有玄真。盖人生所贵,惟斯气耳。而出入之权在呼吸,斯气数之宝藏也。河车之济在辘轳,实转运之神机也。其进其退,其得其失,总在生息之间,而彭殇之途于斯判矣。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此生气之谓也。予见遭剥于是者不可胜纪,故特明其义于此。

命门有门户,为一身巩固之关也。经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陰。是可见北门之主,总在乎肾,而肾之政令,则总在乎命门。盖命门为北辰之枢,司陰陽柄,陰陽和则出入有常,陰陽病则启闭无序。

故有为癃闭不通者,以陰竭水枯,干涸之不行也;有为滑泄不禁者,以陽虚火败,收摄之无主也。陰精既竭,非壮水则必不能行;陽气既虚,非益火则必不能固,此固其法也。然精无气不行,气无水不化,此其中又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亦在乎慧者之神悟,有非可以笔楮尽者。

命门有陰虚,以邪火之偏胜也。邪火之偏胜,缘真水之不足也。故其为病,则或为烦渴,或为骨蒸,或为咳血吐血,或为淋浊遗泄。此虽明是火证,而本非邪热实热之比。盖实热之火其来暴,而必有感触之故;虚热之火其来徐,而必有积损之因。此虚火实火之大有不同也。凡治火者,实热之火可以寒胜,可以水折,所谓热者寒之也;虚热之火不可以寒胜,所谓劳者温之也。何也?盖虚火因其无水,只当补水以配火,则陰陽得平而病自可愈。若欲去火以复水,则既亏之水未必可复,而并火去之,岂不陰陽两败乎。且苦寒之物,绝无升腾之生气,而欲其补虚,无是理也。故予之治此,必以甘平之剂,专补真陰,此虽未必即愈,自可无害,然后察其可乘,或暂一清解,或渐加温润,必使生气渐来,庶乎脾可健则热可退,肺渐润则嗽渐宁,方是渐复之佳兆,多有得生者。若但知知、柏为补陰,则愈败其肾,而致泄泻食减,必速其殆矣。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