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伤寒说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十·厥阴经 泄利

伤寒手足厥逆,而心下悸动者,是水阻胃口,陽气不降也。当先治其水,宜茯苓甘草汤,泻水培土,乃治其厥。不然水渍入胃,土湿木郁,疏泄后门,必作泄利也。

若伤寒四五日,腹中疼痛,此脾土湿陷,肝木郁冲。如气转雷鸣而下趋少腹者,此木郁不能上达,下冲后门,必作泄利也。

泄利之证,水寒土湿,木郁不达。脉候弦大者,陽气之虚也,此以下泄脾陽,而遏肝气之故。设再兼浮革,因而肠鸣者,此利泄肝脾之陽,血冷木枯,郁结不荣,宜当归四逆,温营血而达木郁。盖血藏于肝,其性温升,利亡血中温气,升意不遂,故浮大虚空,如鼓上之皮也。

若大汗或大下,泄利而厥冷者,陽亡土败,木郁后泄,宜四逆汤,以回陽气也。(方在“太陰”)。若大汗出后,外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疼痛,又泄利清谷,厥逆恶寒者,此亦陽亡土败,木郁后泄,宜四逆,以回陽气也。

若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逆者,此陽亡于里而外郁于经,宜通脉四逆,通经而回陽也。

若发热而见厥逆,至于七日,微陽不复,而再加下利者,陽气败泄,此为难治也。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