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伤寒说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十·厥阴经 阴阳消长

伤寒热少厥微,其厥第觉指头寒冷,是热退而陰复也。但默默不欲饮食,时觉烦躁,此热犹未除也。迟至数日,小便利而色白者,方是热除也。除则烦去而欲食,其病为愈。若厥而作呕,胸胁烦满者,此甲木之冲逆。甲木既逆,乙木必陷,陷而生风,疏泄失藏,其后必便血也。

热除则病愈,而不宜全除。如伤寒脉迟,六七日后,反与黄芩汤,尽彻其热,脉迟为陰盛,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寒冷,应不能食,而反能食,此名除中。中气除根,而居膈上,故暂时能食,必主死也。

若其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见泄利,是热少寒多,陰进而陽退也。凡陰盛而厥利者,当不能食,若反能食者,恐为除中。观其食已索饼,不发暴热者,知其胃气尚在,未尝外除,必当自愈。盖厥利而能食,必是陽复而发热。陽复之热,续在而不去,除中之热,暴来而暴去。恐其厥后之热暴来而复暴去,便是除中之病,迨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是前非暴来而后非暴去,期之旦日夜半必愈。以先发热六日,后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先之发热六日,亦为九日,厥热匀平,日期相应,此陽已长而陰不进,故期之旦日夜半愈。若后三日脉之,而脉仍见数,其热不罢者,此陽长之太过,热气有余,必郁蒸血肉,而发痈脓也。

凡见厥逆,必病下利,后见发热,则陽复利止,再见厥逆,必当复利。若厥逆之后,发热利止,陽复当愈,而反汗出咽痛者,此陽复之太过,内热郁蒸,外开皮毛,而上冲喉咙,其喉必痹塞也。

若发热无汗,是陽不上行,下焦温暖,利必自止。若下利不止,是陽复之太过,积热下郁,必伤陰分而便脓血。便脓血者,热不上冲,其喉不痹也。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