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伤寒说意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七·少阳经坏病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表里双解

本柴胡汤证,法不宜下,而误下之,柴胡证罢,此为坏病。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摇,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以下伤胃气,卫气不能遽发,故战栗振摇而后汗出。表解邪退,未为坏也。

如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四五日后,柴胡证应罢矣,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使呕吐不止,心下急迫,郁郁微烦者,此陽明之腑束于少陽之经,表里合病,宜大柴胡汤,表里双解也。

如伤寒十三日不解,期过再经,胸胁满胀作呕,日晡潮热,服下药不解,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下之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遗其表证。表邪不解,内热复郁,故虽利而不愈,此非其治也。其潮热者,胃肠之实,宜清其里,但胸胁胀满,上下呕泄,是外有经证,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复以柴胡加芒硝汤,清其里热也。

【43】柴胡加芒硝汤 七十二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擘,四枚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