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出入
【原文】
卫气昼行陽经二十五周,夜行陰脏二十五周。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陽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陽之穴也。平旦陽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陽,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陽,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陽,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陽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陽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陽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陰经。陰跷者,足少陰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陰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陽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陽尽,而陰受气矣,于是内入于陰脏。其入于陰也,常从足少陰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陰尽而陽受气矣,于是外出于陽经。其出于陽也,常从肾至足少陰之经,而复合于目。卫气入于陰则寐,出于陽则寤。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卫气之度也。《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翻译】卫气白天运行陽经二十五周,夜间运行陰脏二十五周。卫气的运行,常常于清晨寅时从足太陽经的睛明(足太陽膀胱经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开始,睛明穴在眼睛的内眦,属于足太陽膀胱经的穴位。清晨陽气从眼睛发出,眼睛张开气就上行于头部,沿着颈部,下行到足太陽经,到达小指的指端;另进入目内眦,下行到手太陽经,到达小指指端;另进入目锐眦,下行到足少陽经,到达小指次指指端;上行沿着手少陽经一侧,下行到达名个指尖;另入耳前,下行到足陽明经,至中指指端;另入耳下,下行到手陽明经,至次指指端;他到达足的时候,进入足心,从内踝出来,下行进入足少陰经。陰跷,足少陰经的支脉,属于目内眦。自陰跷而交会于眼睛,交会于足太陽经的睛明穴,这是循环一周。这样的循环二十五周,当卫气行于陰时则陽气尽而陰气盛,于是进入身体内的陰脏。卫气进入陰脏,常从足少陰经而注入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又注于肾,这是一周。如此循环,二十五周,清晨陰尽陽气旺盛了,于是卫气外出于陽经。卫气从陽经出,常从肾至足少陰经,再结合于眼睛。当卫气行于陰时陰气盛就想睡,行于陽时就醒。(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一昼夜,周身循环五十。这是卫气的循环法则。《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解读}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悍,运行迅速而滑利。卫气属陽,卫有保卫、卫护之义,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悍滑疾的部分。《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它的活动力很强,流动很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肌肉、皮肤;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灵枢•本藏》认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概括了卫气的主要功能。卫气虽行于脉外,但仍然依傍着脉道而运行。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白昼人寤,则行于陽;黑夜人寐,则行于陰。行于陽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陽经脉,行于陰是行于内在五脏。卫气行于陰,是从足少陰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卫气不固则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状,治宜益气固卫。营卫不和可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等症状,治宜调和营卫。人体的胃其实就是一口大锅,而脾就是这个锅的热力。食物进入锅以后要靠热量把食物蒸熟,营养成分才能释放出来。所以这里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当然脾的这个热能就是脾的陽气,它来自于肾陽。后者就是锅下边的那把火。食物在胃中被加热,被人体蒸熟,其营养就转化为蒸汽往上蒸腾,其中这些营养可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种营养升到上焦,进入肺脏中,然后肺把它运输到全身各处,皮肤表面上,这部分就是卫气。这个就和地球外周有大气层一样好理解。一部分营养经过心脏,变化为赤,这个就是血液,在中医讲叫营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边行走。这是营气和卫气的来源。另外从温度上说,卫气偏于寒凉,营气比较温暖。卫气为肺所化,而肺就是人体中的冷却器,所以卫气也具有寒凉的特点。这点很容易理解,高空中的空气气温都非常低,高山上很容易有积雪,这就说明高空非常冷。人体的卫气虽然是保护人体的,但它本身却是寒凉的。正常情况下卫气在不停的流动,在感冒的时候卫气就被风所伤了,于是卫气就郁积到身体表面,一郁积卫气就比原来强,这个时候人就感觉身体表面怕冷。营血是由心脏所化的,心脏就是火,所以血液都是热的。血液是热的,流到四肢去才能温暖四肢,一个经常手脚冰凉的人,那就是血液的热力不够,中医上叫四逆,一般调整的时候要用当归四逆汤,就是温暖血液的。营气和卫气是经常相互影响的,感冒的时候卫气郁积了,也就形成了营气的郁积。而营气的特点就是热,所以感冒的人会发烧。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怕冷而不发烧,那就是卫气郁积在体表,如果一个人发烧而不怕冷那就是营气郁积。需要用不同的处方去调整。而西医治疗感冒都是抗生素,他们分不清具体是哪种情况,当然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失眠与陰陽失调有密切关系。睡眠的生理是“陽气尽则卧”,陰陽不能和合,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心: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又不注意养神,最容易失眠。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上睡前避免过度思考。睡前用热水泡脚,并自行按摩足心涌泉穴(足底的凹陷处)及内关穴(手腕上三寸)、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喝一碗冰糖莲子小米羹或一杯牛奶,或吃茯苓夹饼一块。劳肾:多半是肾陰虚引起。因为“陰盛则寐”,陰虚所以难眠,主要表现是心烦难眠,五心烦热(手足心、胸口)梦多、遗精、口干、舌红、脉细数(数就是脉快)。病机中医叫做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制心火。解除痛苦的办法是平时要养肾陰,不能过劳。房事要节制,可服阿胶、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当然也有一种顽固性失眠多是肾陽虚引起,特点是肾火衰,表现为面色白,怕冷、手足冷,精冷而夜尿多而清长,腰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迟无力,那就应该常服金匮肾气丸,因内有附子,可以温肾陽;并且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劳胃: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引起,中医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饭不能过饱,并且不要吃不易消化的东西,晚饭后可以吃一点香砂养胃丸,午饭后可服人参健脾丸之类。此外,有些人睡眠易惊,睡不稳,生性胆小,是胆虚的表现,平时可以常服酸枣汁、茯苓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