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诸病源候论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诸病源候论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古代中医学名著。共五十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

目录

>卷之一-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卷之二-风病诸候下(凡三十论)>卷之三-虚劳病诸候上(凡三十九论)>卷之四-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卷之七-伤寒病诸候上(凡三十三论)>卷之八-伤寒病诸候下(凡四十四论)>卷之九-时气病诸候(凡四十三论)>卷之九-热病诸候(凡二十八论)>卷之十-温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十-疫疠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十一-疟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十二-黄病诸候(凡二十八论)>卷之十二-冷热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三-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卷之十三-脚气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四-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卷之十四-淋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四-小便病诸候(凡八论)>卷之十四-大便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十六-心痛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六-腹痛病诸候(凡四论)>卷之十六-心腹痛病诸候(凡七论)>卷之十七-痢病诸候(凡四十论)>卷之十八-湿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十八-九虫病诸候(凡五论)>卷之十九-积聚病诸候(凡六论)>卷之十九-瘕病诸候(凡十八论)>卷之二十-疝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卷之二十-癖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痞噎病诸候(凡八论)>卷之二十一-脾胃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一-呕哕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二十一-宿食不消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二十一-水肿病诸候(凡二十二论)>卷之二十二-霍乱病诸候(凡二十四论)>卷之二十三-中恶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二十三-尸病诸候(凡十二论)>卷之二十四-注病诸候(凡三十四论)>卷之二十五-蛊毒病诸候(上凡九论)>卷之二十六-蛊毒病诸候(下凡二十七论)>卷之二十七-血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七-毛发病诸候(凡十三论)>卷之二十七-面体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二十八-目病诸候(凡三十八论)>卷之二十九-鼻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二十九-耳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二十九-牙齿病诸候(凡二十一论)>卷之三十-唇口病诸候(凡十七论)>卷之三十-咽喉心胸病诸候(凡十一论)>卷之三十-四肢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一-瘿瘤等病诸候(凡一十五论)>卷之三十一-丹毒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一-肿病诸候(凡一十七论)>卷之三十一-疔疮病诸候(凡一十三论)>卷之三十二-痈疽病诸候上(凡一十六论)>卷之三十三-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卷之三十四-病诸候(凡三十五论)>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卷之三十五-伤疮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六-兽毒病诸候(凡四论)>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卷之三十六-腕伤病诸候(凡九论)>卷之三十七-妇人杂病诸候一(凡三十二论)>卷之三十八-妇人杂病诸候二(凡一十九论)>卷之三十九-妇人杂病诸候三(凡四十论)>卷之四十-妇人杂病诸候四(凡五十论)>卷之四十一-妇人妊娠病诸候上(凡二十论)>卷之四十二-妇人妊娠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三-妇人将产病诸候(凡三论)>卷之四十三-妇人产后病诸候上(凡三十论)>卷之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卷之四十五-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卷之四十六-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卷之四十七-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卷之五十-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