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梁书白话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史书 > 梁书白话文 >

裴子野传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哥哥裴黎,弟弟裴楷、裴绰,兄弟四人都很有名气,时人称为“四裴”。祖父裴马因,曾任南中郎外兵参军。父亲名昭明,任通直散骑常侍。裴子野刚出生时母亲便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年,祖母去世,他十分悲痛,哭泣得流血,家里人都感到奇异。年幼时好学习,会写文章。刚入朝做官时任齐朝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后因父亲去世守丧离任。居丧期间完全按礼制规定生活起居。每次到父亲的墓前都哭得很伤心,眼泪滴落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表彰他的孝行,准备上书奏报,不巧范云死去,没有结果。乐安任窻名声很高,受到后学们的仰慕,凡登门拜访与之有交往者,任窻一定为他们推荐疏通,裴子野认为任窻只想借此标榜自己,偏不前去投靠,任窻也对此怀恨在心。过了好久,才征为右军安成王参军,不久又兼任廷尉正。曾三官共同签署狱牒,裴子野曾不在,同事便签上了他的名字,上奏后没有得批准,子野作为随从受牵连被免职。有人劝他向有关部门解释一下即可以无罪责。裴子野笑着回答说:“我连柳季的做法都感到羞耻,怎会企求诉讼得胜而受赏呢?”自此被免除了好久,但他却没有丝毫怨恨的意思。

天监二年(503),吴平侯萧景任南兖州刺史,征裴子野任冠军录事,萧景调任后被解去官职。当初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未曾相见,听说他的操行后很欣赏他。正赶上范缜升任国子博士,便上书请求将国子博士授给裴子野:“我看前冠军府录事参军河东人裴子野,年龄四十岁,字几原,幼年时有道德高尚者的秉性,成人后磨砺出国士的风范,居丧时很讲礼仪,哀伤得快要丧掉性命,不吃蔬菜水果。栖居在低下的位置,身份低下,名声细小,但生性不贪,心情不急,所以有见识的人都赞赏推崇,官府乡邻都感叹佩服。而且家世清白,世代学习儒家经典,把书籍作为游乐的场所,将文艺当作游玩休息的最好方式。著《宋论》二十卷,对宋代开国与衰落论述详尽,引经据典,很值得一读。而且章句对仗公整,考据训诂可以传后世,我认为皇室淳风浩荡,有才的人充满朝廷,官人超过了炎帝时,人才比黄帝时还多。如有一点长处可用,无论贫富,一点才干可求,不论出身高低。我历览古往今来的君子重视礼遇有贤能才干的人,没有超过当今皇上如此孜孜以求者。于是斗胆提议将我的国子博士职位,授给裴子野。这样一来则贤与不肖各归其所,世人的评论也会都觉合理。我与裴子野虽然没有交往,但到乡里寻访,想必不会有差错,所以以小人的浅识,冒昧陈述。但愿皇上能哀怜我的诚心,看到我的实意,冒犯之罪,乞求宽恕。”有关部门认为裴子野资历不够,没有同意。后不久任裴子野为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任诸暨县令,在任期间,治理刑事不加鞭打和惩罚,以理服人,老百姓很高兴,全县无诉讼之事。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父裴松之,刘宋元嘉年间接受皇帝的诏令续修何承天写的《宋史》未完成部分,没有写完便去世了,裴子野总是想继续完成先人未完成的事业。到齐朝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流传开来,裴子野便将这段历史删节写成《宋略》二十卷,叙述史事,评论是非,见解独到,合乎时事,沈约见了后感叹地说:“我的书不如裴子野写的好。”兰陵人萧琛、北地人傅昭、汝南人周舍都很器重欣赏他。至此,经吏部尚书徐勉向高祖推荐,任裴子野为著作郎,负责撰修国史和起居注。不久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后又授通直正员郎职,仍保留中书通事舍人、著作郎等职。又下诏让他负责中书诏诰。当时西北塞外白题和滑国两国派遣使者从岷山道向梁朝进贡。这两个国家过去一直都与中原没有贡纳关系,人们不知道它们的来历。裴子野说:“汉朝时颍陰侯斩胡国白题将领一人,服虔注释说:‘白题,胡国的名称。’又汉朝定远侯攻击胡虏,八滑附从他,白题、滑国就是它们的后代。”当时人们都佩服他见识广博。皇帝下诏让他撰修《方国使图》,广泛叙述当时怀柔政策使邻国来朝的盛况,自王畿以外到海疆,共二十个国家。

裴子野同沛国人刘显、南陽人刘之遴、陈郡人殷芸、陈留人阮孝绪、吴郡顾协、京兆人韦棱等,都博览群书,相互尊重推崇,很友好,刘显特别推崇器重裴子野。当时吴平侯萧劢、范陽人张缵,每次讨论争议有关典籍,都要请裴子野来判定谁是谁非。普通七年(526),梁朝军队北伐,皇帝诏令裴子野写檄文告知魏国,裴子野接到诏令后很快就将檄文写好了,高祖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召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在寿光殿看裴子野所写的檄文,大家都很赞赏佩服。高祖看着裴子野说:“你的样子虽然瘦弱,你的文章却很豪壮。”不久又诏令他给魏国丞相元叉写封信,当天夜晚接旨,裴子野以为等到第二天才上奏,晚上便没有写,到五更时分,诏令催促他早饭前火速上奏,裴子野从容起床开始写作,天刚亮时便写好。奏上后,高祖特别欣赏。自此之后凡有符令檄文,都让裴子野起草。裴子野写文章精练且快,不喜欢华丽的词藻,写作方式多效法古人,与当时的文体很不相同,当时有些人曾因此诋毁斥责他,但到后来都对他很恭敬尊重。有人问他为什么写文章这么快,裴子野回答说:“别人写文章都是通过手写成的,而我则用心来写成,虽然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但是修改文章与抄定则是相同的。”不久改任中书侍郎,仍保留原任各职。大通元年(527),改任鸿胪卿,不久又任步兵校尉。裴子野在官府十余年,恬淡沉默自重,没有求请进谒,外婆及表亲家贫困,所得俸禄薪水都分散接济他们。没有房屋,借公家的两亩土地,盖起几间茅草屋。妻子儿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以教育子女为根本,儿子、侄儿对他敬畏不已,像对待严厉的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遵守教规戒律,终身只吃粗茶饭和蔬菜。中大通二年(530),在任期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推荐阅读

北齐书>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