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千古之谜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史书 > 千古之谜 >

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天?

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依靠光绪皇帝进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反对。下诏变法才一百余天,慈禧太后再次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重新临朝听政,这就是对晚清政局颇有影响的戊戌政变。由于这是一次宫廷政变,知晓内幕者甚少,加上有关著录诸多曲述,所以关于这次政变的真相,还有不少至今未解开的谜。政变发生的日期,即是其中之一。

关于戊戌政变发生的日期,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即八月初四日(9月19日)政变说、初五日(9月20日)政变说和初六日(9月21日)政变说。翰林院侍讲恽毓鼎于清朝最后一年将所见所闻纂成《崇陵传信录》。据此书记载,戊戌年八月初四日黎明,光绪皇帝诣慈禧太后住处颐和园请安,而太后己由间道入西直门,车驾仓皇而返。慈禧太后抵光绪皇帝住的大内养心殿,尽括章疏,携之以去,怒诘说:“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光绪皇帝战栗不发一语,良久才嗫嚅着说:“我无此意。”慈禧太后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遂传懿旨,以皇帝不能理万机为辞,临朝训政,政变发生。此为初四日政变说的主要依据。作者恽毓鼎曾事光绪帝19年,“传螭头,领兰台,所居皆史职”。是书记述清宫内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资料,信者不少。颇有影响的史学家李剑农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政治史》即采此说。

与康有为至交笃谊的同乡张荫桓,戊戌政变时为户部侍郎,他被牵连获罪,流戍新疆。途中,对解差王庆保、曹景郕谈及不少变法之事,王、曹据以整理成《驿舍探幽录》刊行。此书说初五日这一天,日本前相伊藤博文在勤政殿觐见光绪皇帝时,由张荫桓带领,到班时,张向伊藤拉手;上殿时,对答词毕,又挽伊藤之袖。拉手、挽袖本为外国礼节,而此时西太后正躲在帘幕之后,这一切都被她偷听偷看了,她怀疑其中有诈。燕谷老人张鸿的小说《续孽海花》还明确描写:这天早晨,慈禧太后从颐和园住所赶回皇官,搜检光绪帝文件,当晚发生政变。台湾学者萧一山据此推断当日发生了政变。

(见《戊戌政变的真相》)

比较流行的是初六日政变说。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袁世凯的《戊戌日记》以及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记》等都是如此记述的。史学界的老前辈范文澜、郭沫若、胡绳等的著作都主此说。研究生房德邻的硕士论文《戊戌政变史实考辨》,挖掘了不少新材料,进一步证明政变确于初六日发生。

光绪皇帝亲政时有行动自由和独立处理政事的权力。这一天之后,光绪皇帝已无独立批阅奏章的权力。政变前,光绪皇帝处理政事是在大内乾清宫或颐和园仁寿殿,这一天发布的《吁恳慈恩训政诏》却规定“今日始,在便殿办事“,即在中南海仪鸾殿(今怀仁堂)随同太后办事了。这一天开始,光绪皇帝的住处也发生了变化,即由通常住的大内养心殿,搬到了涵元殿。涵元殿在名为南海的大内离宫中心赢台,这里四面皆水,有一板桥以通出入,由慈禧太后信任内监十余人监守。房德邻并且认为:初六日政变与袁世凯告密并无关系。慈禧太后得知密告是在初六夜晚,而政变在此日一早便已发生。

在维新过程中,光绪皇帝罢黜顽固派官僚礼部尚书怀塔布,召见握有重兵的袁世凯,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满和惊惧。及至八月初三日,李鸿章的儿女亲家杨崇伊上密折,请太后“即日训政”,说康有为兄弟“引入内廷”,并“变更成法,斥逐老成,位置党羽”,还要将政柄拱手让与东洋前相伊藤博文,触及慈禧太后痛处,于是决定发动政变。初四日她从颐和园回宫,作了一番布置,为避免政局震荡并稳往光绪皇帝,故意放出消息说:将于初六日仍回颐和园。初六日卯初二刻,尚蒙在鼓里的光绪皇帝,按原计划准时到中和殿看祝版(礼部拟祀社稷坛秋祭文),阅毕出殿,有侍卫、太监来,称奉太后命,将他引到慈禧太后处。慈禧太后责之曰:“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但不料汝昏昧糊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汝自五岁入宫,继立为帝,抚养成人,以至归政,予何负于汝?而汝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播弄,如木偶然,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有一二阿顺汝者,予自有法治之。”遂发动了政变,将光绪皇帝幽禁于南海瀛台涵元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周俊桃)

相关作文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吗?>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过西域吗?> 太伯是吴国的开创者吗?>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推荐阅读

北齐书>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