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
贾生名叫贾谊,是西汉著名的大儒。贾谊所出的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他是洛陽(今河南洛陽东北)人。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背《诗》《书》、通诸子百家言、善属文而闻名于郡中在当地成为知名人物。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对他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政绩卓著,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就借机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一职。
当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从此,二十二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调任长沙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与汉初的形势天差地别,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认为自己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为此贾谊干劲儿十足,立即提出了对朝廷各项制度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朝服、律法、官制、乐理等各个方面。
当时正是汉文帝刚刚上台,天下并不稳定,一切对规章制度的信心都在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而贾谊帮助汉文帝治理国家井井有条,展现了过人的治国能力。汉文帝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但是,贾谊毕竟年轻,忽视了在朝为官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际关系。或许,贾谊的内政能力能够和萧何这样的名家相提并论,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二十多岁的贾谊实在是太差了。当时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是,贾谊的才华遭到了绛侯周勃、灌婴、东陽侯、冯敬等人的嫉妒,而且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都与他们相左,老臣们就决定要扳倒贾谊这个小孩。他们在文帝面前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陽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汉文帝于是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改任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贾谊一生太顺利了,受到这样的挫折难免有些举止失措,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天气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是被贬到这里的,心中非常不愉快。在渡过湘水的时候,他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在赋文中他借凭吊屈原抒发了自己的抑郁之情。
转眼之间,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已有三年。一天,有一只鸮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楚国人把鸮叫做“服”,是不祥之物。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长沙,又十分不适应长沙的气候,看到这个情景,更加悲痛伤感自觉去日无多,于是就写下了一篇赋文来自我安慰。这两篇文章文采斐然,但是或多或少地都有些那么牢騷的意思,传到汉文帝那里,刘恒在感叹贾谊的文采之余,也时常怀念那个很有才气的小伙子。
天妒英才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在接受神灵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深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好运开始掉头了,贾谊应该吸取当年的教训,收起锋芒,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在政治上求得更大的发挥。但是贾谊还是老样子,汉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反对汉文帝封赏更多的刘氏宗室成员,认为这样将来必然引起国家动荡。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这确实是有眼光的,但是时机不对,汉文帝也不肯听从。贾谊还因此又把各位诸侯王们都得罪了,仕途再次蒙上了一层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