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陆游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宋词 > 陆游 >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翻译·赏析

【原作】

 题鹤林寺僧舍——[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

 《题鹤林寺僧舍》:一作《登山》。

 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偷:又作“又”。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古诗今译】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这才忽然觉得心中长久以来的苦闷全然忘却,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

 李涉,中唐诗人,生卒年代不详,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客居梁园(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逢兵乱,避居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陽,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现存词六首。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不失为一句人生启迪之难能可贵的箴言。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等等等等。我们都知道,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诗人的人生态度还是乐观的。诗人积极乐观的心理原本是有的,但是由于屡遭贬谪和流放的打击,一时间被现实与外物的不顺困惑了,直到与鹤林寺高僧的一番深层次聊天之后,解开了诗人积郁已久的心结,才使他从“终日昏昏醉梦间”醒悟了过来,排开了纷繁复杂的尘世的纷扰,有了重新面对现实,重新审视人生的勇气,才感悟到“偷得浮生半日闲”,获得暂且的半日清闲的快乐。这一句有的版本为“又得浮生半日闲”,笔者认为用“偷”字更好一些,因为这样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写法上,这首绝句妙在以朴素直白、不着修饰的词句,表露诗人复杂的心境,揭示人生当懂得“惜时”,懂得在庸碌与混沌之中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道理。“偷”字用得最为独到,最为有力。

 

2010年5月10日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推荐阅读

宋词三百首解读> 宋词三百首> 宋词赏析> 辛弃疾> 吴文英> 岳飞> 元好问> 范仲淹> 柳永> 张先>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