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大弹胡 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 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 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 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 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
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
【赏析】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 笳声”,也就是《胡 笳弄》,是按胡 笳声调翻为琴曲的。
因此董大是弹琴而非吹奏胡 笳。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 笳弄》这一历史名曲,赞美他高超过人的演奏技艺,同时以此寄房给事(房琯),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
诗开篇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翻笳调入琴曲,作《胡 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弹奏该曲时,胡 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补叙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 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细致而概括的描述,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如此深挚有情的《胡 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由此,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先拂”句是写董大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徵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由商弦到角弦,是指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纷纷落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称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仅仅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 了!
“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说明董大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悠扬顿挫的琴音,洋溢着激情,仿佛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琴声又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时散而时聚。曲调低沉时,就象薄云遮天;明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悲切的哀鸣,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 儿诀别时的情景,呼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 儿,更使人感觉到琴声的悲切。
接着二句,借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感染力。
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细细听来,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幽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 笳弄》的心情是十分相合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
“幽音”是深沉的,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时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掠过树梢的泉水汩汩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令人如醉如痴!
这一段,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再现董大弹奏《胡 笳弄》的情景。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
丰富的琴韵得以充分的体现。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是门下省的要职。
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官位令人羡慕。
最后,诗以赞语作结。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 笳弄》的欣赏,自然也非知音所莫能为。
这首诗涉及三个人物—— 董庭兰、蔡琰和房琯。
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 笳弄》来写。要写《胡 笳弄》,自然要提蔡琰,写她的创作,又写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将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三条线索周全细致又浑然天成。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