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乡试的第三场,即最后一场,按规定是八月十六日结束。但十五日是中秋佳节,贡院照例提前一天放牌,让已经交卷的举子先行出常在第一批出来的举子当中,有吴应箕、陈贞慧、梅朗中、顾杲、侯方域、余怀、陈梁、吕兆龙、冯舒、冯班、张岱、孙永祚以及其他一些复社社友。冒襄也在其内。现在,他们兴冲冲地聚集在桃叶河房里,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一边准备摆酒赏月,唱戏谢神。
七天前,冒襄刚进考场时,虽然一度被意外的挫折困扰过,可是当那神秘的、来自上苍的启示使他平静下来之后,情况就改变了,握管下笔之际,竟是出奇的顺利,仿佛有神鬼相助似的,文思源源涌出。那七篇八股时文,当真做得理真法老、花团锦簇,连自己看着,也不由得惊异起来。第二、三场考的是论、判和时务策,情形也一样。而且每一场,都是才放头牌他就已经交卷出常待回到河房,把试文逐篇默写出来交给几位相知的社友传阅,又博得大家的击节叹赏,同声推许,就连评点名家、爱挑眼的吴应箕读了之后,也点头不语。瞧着这种情形,冒襄表面虽然不露声色,依旧一副淡淡的神气,内心却十分得意,觉得这一次虽不敢说必能夺魁抡元,但入闱中式,恐怕是没有疑问了。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当董小宛在顾眉和李十娘的陪伴下,带着陆卖婆突然来到桃叶河房时,冒襄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愕和不快。
相反,就在董小宛径直向他走来的一刹那,冒襄甚至露出了愉快的、抱歉的笑容。不过,董小宛显然没有领会这笑容的含义。她那严肃而苍白的脸孔、那双大睁着的惊惶的眼睛,以及变得僵硬了的身姿,说明了她内心的紧张不安;而那紧闭着的小嘴,那毫不迟疑的步态,又显示出她的勇气和决心。不过,最令冒襄感到惊异的,却是此刻董小宛整个姿态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殉道者般的悲壮动人的意味,以致他忽然感到有一点畏怯,有一点慌张。虽然几句照例的应酬话已经溜到了嘴边,却像一下子给施了魔法似的,再也说不出来。
董小宛来到冒襄跟前,就站住了。她仰起头,睁大那双梦幻似的大眼睛,一言不发,只管呆呆地望着冒襄。她望得那样专注,那样长久,似乎忘记了她此刻在什么地方,也忘记了周围还有许多人在抄…终于,冒襄被她瞧得有点不自在。他转动了一下身子,发现社友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俩的身上,一个个都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冒襄的脸微微一红,正想打个哈哈,把这尴尬的场面掩饰过去,一个清脆悦耳的女人嗓音已经在人丛中嚷了起来:“啊哟,大家快瞧瞧这两口儿!一个在如皋,一个在姑苏,千辛万苦地约定到南京来相会,可是见了面,光顾着你瞧我、我瞧你,一句话儿也不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子戏哟!”
那是顾眉。她一边说,一边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顾眉和李十娘都是董小宛的手帕姐妹。前几天,董小宛带着陆卖婆到旧院去寻着她们,把她同冒襄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恳求姐妹们帮忙。
顾眉听了,满口应承,并对陆卖婆那个通过大肆张扬此事,造成舆论迫使冒襄就范的主意十分欣赏。她说:“哼,你别说,这事还真得这么办才成!如今这世道,我们当婊子的要走红,自然得有他们名士捧场;可他那个大名士,若离了我们婊子,只怕也当不神气哩!”她果然说干就干,一面让董小宛搬进城里,就在眉楼住下,一面串连了一伙姐妹,逢人便说冒襄和董小宛的事,加油添醋,竭力张扬。
结果,到如今,这事在名士圈子里已弄得人人皆知,不少人还答应了顾眉,要尽力设法促成这段姻缘。所以,此刻顾眉已是心中有数。不过,她也知道,这事到底成不成,最后还在于冒襄怎么拿主意。因此她一进来,就十分注意冒襄的表情反应。发现冒襄并无厌烦不快的表示,她就先松了一口气;接着又看见这一对儿傻怔怔地在那里四目交视,无语相看,顾眉差点儿没有笑出来。“哼,我还道这位冒大公子拿班作势的,有多难轧,敢情儿不过‘银样邋枪头’!可笑我这位董家妹妹也忒多心胆小,一天到晚的担惊受怕。
待我如今略施手段,把这门亲事给撮合了,看她拿什么谢我!罢饷匆幌耄她又笑吟吟地说:“噢,敢情儿是怕我们听了去不成?好好好,我们这就走。若再碍着,还不知他们心里怎么咒死我们哩?顾眉说着,转身就向堂外走去。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大家都还站着没动,她又叫:“咦,怎么啦!你们倒是走呀!”
“你不说到哪儿,我们怎么走?”李十娘微笑着说,“莫非姐姐要去投秦淮河,我们也得跟着不成?”
“死丫头!这还用问?当然是上水阁去啊!”顾眉跺着脚说,随即眼珠子一溜,又嫣然笑道,“谁个听话,乖乖儿跟我去,我等会儿甜甜地唱支小曲儿给他听;谁还赖着不走,哼,我同冒公子、小宛,还有这位陆卖婆,可要拿扫帚子夹屁股的赶啦!”
“噢,有小曲儿听,我当然去的!”站在近旁的顾杲首先蹦了起来,他扯着李十娘,笑嘻嘻地经过冒襄和董小宛跟前,做了个鬼脸,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走出堂屋。
于是,其余的人也纷纷笑着,向外走去。转眼工夫,堂屋里就只剩下冒、董二人。
当顾眉连哄带逼地往外赶人的当儿,冒襄一直没有动弹,也没有开口阻拦。他刚考完试,眼下那种如释重负的愉快感觉还没有消失,同时,对于自己背约不去苏州又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而董小宛这样不辞辛苦地巴巴赶来,又使他多少有点感动。
说也奇怪,在见到董小宛之前,他丝毫也没有这种感觉,甚至对她这样苦缠不休感到恼火;可是,此刻,当董小宛就站在眼前,而且又是这么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冒襄就觉得,自己过去那样对她,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嗯,你——到底自己来了。”沉默了一阵,冒襄终于开口了。
没等董小宛回答,他又急忙说,“这次我没到姑苏去接你,你一定怨我吧?其实,我倒一心想去,就是试期迫得太紧,没有办法。不过,我打算好,考完了还是要去——没想到你倒先来了,正好。只是难为你啦!”
“奴家不怨公子。公子忙着应考,这是要紧的大事,不去姑苏是应当的。如今奴家已见着公子,又听说公子考得很好,奴家心里只觉得喜欢。”董小宛低着头,轻声地说。
“啊,你也知道了?”
“这些天来,奴家夜夜对着月亮烧香叩头,求神保佑公子今科高中。刚才在眉楼听人说起,公子头场这几篇文章,好得什么似的,还未曾放榜,书坊已经着人来打探,要拿去翻刻印行。奴家便想,果是上天有灵,公子得中,奴家纵然半路上遭了不测,也……”说到最后这一句,董小宛的嘴唇忽然颤抖起来,声音也开始发哑,随即咽住了。
冒襄目不转睛地瞅着董小宛。他本以为,自己这次失约,难免会招来对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责备,至少也会埋怨几句,谁知董小宛不但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处处为他设想、开脱。他没想到对方会这样体谅自己、关怀自己,一时大为感动,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把董小宛柔软洁白的小手轻轻握住,怜惜地说:“这……可真是难为你啦!我没想到……真的。嗯,刚才你说什么——遭了不测?这可是怎么回事?”
“没……没什么。”
“不,你快说,我要你告诉我!”
“真的没什么。就是……我们来时,半路上遇到强盗了,要抢东西,还要……我们拼命地跑,好不容易躲进了芦苇荡,才没叫他们搜着。可是舵坏了,船开不动,又不敢上岸,怕再遇见强盗。船上的东西吃没了,只好挨饿,一直过了三天,船家才偷偷上岸,把舵修好。那会儿奴家一个心思就想,自己天生命苦,死了,也没有什么好恨的;又是死在来寻公子的路上,到底也算有福了。只是不明不白,临死也不能给公子捎个信,却是……怎么……也不甘心!”董小宛强挣着说完,再也忍不住了。她蓦地挣脱了冒襄的手,使劲掩着嘴巴,倒在椅子上,悲苦地、委屈地哭泣起来。
冒襄呆呆地站在原地,瞅着董小宛,没有动弹,也没开口劝解。
不知为什么,他觉得心里有点乱,拿不准主意该怎么办和说一些什么话才好。
不错,柔声软语地说上一些安慰劝解的话——自己虽然并不许诺什么,但听起来仍然亲切——这并不困难,而且过去他就曾不止一次地用这种办法来应付对方,每一次都十分灵验。可是时至今日,到底还该不该这样做呢?冒襄却感到有点犹豫了。
他十分清楚,董小宛所需要的是真诚的许诺,而不是空泛的安慰。
如果自己仍旧用那种办法,来敷衍这么一个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弱女子,那就未免太欺负她,而且不够光明正大。但是当真答应娶她呢?困难也确实不少。先别说自己是否当真喜欢她这一层,就拿替她还债和赎身这两件事来说,没有一二千两银子在手,只怕难以打发得清。而家中自从经过父亲那件事之后,景况已经大不如前。
现在一下子要拿出二千两银子来讨妾,只怕父母也未必会同意。
“哎,即便娶的是圆圆,事情也说不定办得成办不成,何况是她!”这样一想,冒襄又泄了气。他回头瞧了董小宛一眼,正想走过去胡乱劝解几句,冷不防顾眉带笑的嗓音在门外响了起来:“怎么?还没谈完么?唉呀,这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哟!”
顾眉一边说,一边走了进来。蓦地看见冒襄正皱着眉毛站在堂屋中央,又瞧瞧董小宛,发现她正歪在椅子上哭泣,顾眉倒吓了一跳,忙问:“怎么啦,怎么啦?
刚才还好好儿的,怎么会闹成这模样?——哼,冒公子,八成是你瞧我这妹子脾气儿好,不知又怎地欺负她了吧?”
说着,她连忙走到董小宛身边:“妹妹,不要哭。告诉我,冒公子他怎么欺负你?待姐姐跟他评理!”
董小宛本来已经哭得差不多了,只是希望冒襄能过来,向她说上几句温柔体贴的话,所以才拖着。她看见顾眉走进来,就连忙自己揩干眼泪,一边站起身,一边说:“不是冒公子,是妹子自己要这样子。”
“这话可是真的?”
董小宛点点头。
顾眉这才松了一口气。她瞧瞧冒襄,又瞧瞧董小宛:“那边都备办妥了,大家都等着你们入席呢!若没什么,就过去吧!”看见冒、董二人没有反对的表示,她就对董小宛说:“妹妹,瞧你,这模样怎么去见人!快,隔壁屋里有妆奁,你去匀匀脸再来,我们等你!”
董小宛答应着,顺从地走进隔壁去了。趁这当儿,顾眉把冒襄扯到一边,悄悄儿问:“嗯,怎么样,公子拿定主意没有?”
冒襄瞧了她一眼,知道骗她不过,只好老实地摇摇头。
顾眉本来眯缝着眼,嘴角漾着笑影,一见他这样,眼睛顿时睁圆了,“怎么,到这会儿你还想着陈圆圆?”她生气地说,“你说,我这妹妹哪里比不上圆圆?圆圆她会这等死心塌地待你?她肯这等不要命地来寻你?她肯为你去死也心甘情愿?”
冒襄没有吱声。顾眉所说的这些,他也曾想过,他也觉得在这个方面,陈圆圆确实比不上董小宛。但他现在所考虑的,并不是这个。
“你少扯圆圆的事!”他不高兴地说,“我是说的落籍、还债!”
“噢,敢情是为的这事发愁呀!”顾眉一听,倒高兴起来,“这有什么难,大不了就是那么一二千两银子么!你堂堂冒公子,还怕拿不出?”
“哼!你哪里晓得!”冒襄冷笑说,“一年前你说这话还差不多,可现在——”他闭住嘴巴,摇摇头。
“这……”顾眉眨巴着杏子样的大眼睛,似乎有点为难了,她不由得沉吟起来。
然而,当目光重新落到冒襄的身上时,她就露出了微笑:“冒公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亏你平日里自尊自重,挺有主张的,事到临头,却又把自个儿的分量给忘了!”
“……”
顾眉撇撇嘴:“若是那些个阿猫阿狗之流的无名小辈,奴家也没办法。可像您老这样大名鼎鼎的复社公子,说句笑话——就拿这名字上当铺儿去,也能当它个千儿八百呢!还用得着为银子发愁?”
“……”,
“你不信?”顾眉的眼睛变得闪闪发光,“你俩这事如今在秦淮河上已是人人皆知,你若是把它认实了,赶明儿我们就索性把它再闹腾开去,闹它个江南轰动,万口争传,越轰烈越好!到那时——瞧吧,自然会有人愿当那黄衫客、古押衙,替你掏腰包儿!你信不信?”
停了停,她见冒襄沉着脸,没吱声,摸不透他的心思,于是又掩着嘴儿,“噗哧”一笑:“公子可别着恼,奴家是跟你说笑话儿!不过,说真的,如今好名之徒多得很,他瞧你俩名士美人,这段风流佳话,若然成了,人人羡煞自不必说,没准儿还能流传千古!只要花上那千把两银子,就能攀上个黄衫、押衙的美名,他只怕还觉着很划得来哩!”
也不知冒襄到底是在听,还是没有听,他一动不动地站着,慢慢地捋着那乌黑漂亮的胡子,仍旧没有说话。
二
阮大铖愁眉苦脸地坐在石巢园的书房里,望着墙上那幅《百子山樵笠屐图》发呆。这幅画是十年前,他从怀宁家乡搬到南京来住下不久,花了二十两银子,央一位写真名手画的。画中那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大胡子中年人,就是阮大铖本人。当时画成之后,不少人看过,都说十足就像阮大铖的模样,岂止像而已,简直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阮大铖听了,十分高兴,特地派人拿去精工装裱好,把它挂在书房正当中的墙上。每逢有新来的客人参观到这里,他就特意指点给客人看,同时喋喋不休地说起自己如何“少负向、禽之志”,一心向慕山林,如今遭到罢官斥逐,倒成全了自己的“初志”,实在是一件大幸事!然后,他就用乌溜溜的眼睛斜睨着对方,神秘地压低声音问:“听说朝廷不久就要开放党禁,平反起用一批人,真担心我到时又悠闲不成了!嗯,你可有什么消息吗?”
不过,这只是起始几年才这样,到后来,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开放党禁却毫无影迹,阮大铖就不由得焦急起来,渐渐怀疑当初挂这样一幅画是否明智;如果一开始就把画中那个自己画成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绯袍的话,会不会好一点?不过,他也没有马上把画收起来,而是作为补救措施,在画的两旁挂起了一副对联,写上“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两句话。意思是:儿子可以没有,官不可不做。
希望老天爷根据他前世的表现来安排今生的命运时,能尊重他的这一选择。然而,几年又过去了,儿子固然照旧的养不下来,复官起用的活动也一再受挫,毫无希望。这就不由得阮大铖不感到既焦急、又沮丧。虽然上个月初,他的生死之交马士英在自己的全力帮助下,终于获得起用,出任凤阳巡抚。可是再好的朋友也只是朋友,朋友有官做毕竟不同于自己有官做。这里头的含义、作用、滋味都大不相同。
何况马士英又走得那么匆忙,连见上一面都办不到。到底他现在怎么想,会不会一朝得志,就翻脸不认人?这些此刻都闹不清楚。尽管这一个多月来,阮大铖已经接连派人送去两封信追问,但结果,要不是回禀说潜山一带兵荒马乱,道路不通,信无法送到,就是说马士英忙于指挥作战,行踪不定,根本见不着他,所以一直没有回音。这就更使阮大铖惊疑之余,又添了几分气闷……已是傍晚时分,天色开始暗下来,咏怀堂那边静悄悄的,既听不见锣鼓响,也听不见唱曲子的声音。要在平日,戏班教习臧亦嘉常常这会儿还领着那班伶人在排戏。可今日是中秋节,夜里还要张罗演出,所以早早就叫了歇。 本来,平常愁闷涌上来时,只要听听唱曲,看看排戏,阮大铖的情绪就会渐渐又变得兴奋起来,并且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暂时忘却周围的一切。可是偏偏碰上这莫名其妙的中秋节,可教阮大铖此刻内心的一份冷清和懊丧怎生排遣?
“啊,这全是复社那伙恶人闹的!是他们,全是他们!”阮大铖猛地跳起来,“呸!混账!猪!王八蛋!”他双手攥紧拳头,恶狠狠地骂出声来。骂过之后,感到还不解恨,于是又大声地使劲骂了一遍,这才觉得胸中的闷气稍稍排除了一些,不再像先前那样堵得慌。然后,他重新回到书案前坐了下来,抽笔展纸,开始给马士英写第三封信。
在信中,他也像前两次那样,首先大大恭维了马士英一番,说他是个“王佐之才”,更兼兵机谙熟,调度如神,此次拥“熊罴之士”旌旗西指,定能一鼓破贼,克奏殊勋。然后,就用了整整两页信笺,逐一回顾了彼此的交情,用谦逊然而却是明白的口吻,提醒对方不要忘了自己给予的两次巨大帮助。在信的最后一段,他是这样写的:我公行前,曾命专人驰告,反复周详。足见关怀旧雨,情谊殷拳。分虽隔夫云泥,情不忘于沆瀣,是用感激,聊申芜函。倘于为国宣劳之余,时怀俯赐栽植之意,俾效驰驱,则大铖有生之日,皆图报之年也!
写完之后,阮大铖自己又摇头晃脑地大声吟诵了一遍,自觉音节铿锵、情深辞切。到后来,他自己竟先感动起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啊啊,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才华!若是马瑶草还有点良心,就无论如何也该设法拉我一把!”他唏嘘地想着,慢慢擦去眼泪,又把信折好,装进已经写好的封套里。做完这一切之后,他站起身,一边考虑着该派谁去送信合适,一边转过脸来。就在这时,他看见院公站在门口。
“禀老爷,有一位张相公来拜。”院公行着礼说。
“哦?”这个时候还有人来访,使阮大铖感到有点意外。而且他记不起相熟的人中,有哪一个姓张的。不过,他还是把帖子接了过来,只见上面写着:眷晚生张岱顿首拜“嗯,张岱?这名字倒像听过,他是什么人呢?”阮大铖侧着脑袋,竭力回想着,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来。最后,只好摇摇头,吩咐门公:“外堂有请。”说完,他走进里间,换过衣服,慢腾腾地跟了过来。
阮大铖来到外堂,就放轻了脚步。他且不进门,先趴在窗棂上偷眼一瞧,看见里面站着一个方巾道袍的中年儒生,正倒背着一只手,在逗弄架子上那只白毛黑嘴的鹦哥儿。自从复社发表《留都防乱公揭》以来,同阮大铖交往的士子已经很少,现在瞧这儒生的背影并不熟悉,阮大铖愈加犯疑。他本想再瞧清楚一点,又怕被对方发觉,只好轻轻咳嗽一声,跨进大堂。
张岱听见响动,回头望了望,顿时展开了笑脸:“圆老,你这鹦哥儿,甚有意思呢!”他喜孜孜地说。
“啊呀,原来是张兄!”阮大铖亲热地招呼。瞧清楚张岱的脸后,他觉得似乎有点面善,却想不起曾在哪儿见过。但对方一点都不客气拘束,阮大铖也就不好意思显出自己健忘,只好跟着装出一副熟稔的样子,“啊啊呀呀”地应酬着,分宾主坐下,一边希望从言谈中弄清对方的来历。
“啊,圆老,瞧见你这鹦哥儿,晚生就想起我家的‘宁了’来了!”
张岱一边接过小厮奉上来的茶,一边兴致勃勃地说,“‘宁了’——圆老想必不曾听说过吧?难怪。此乃我家二十年前所珍养的一只异鸟。身小如鸽,黑翎如八哥,能作人言。其时晚生年纪尚幼,听见祖母唤婢妾,它便传呼道:”某丫头,太太叫!有客来,又叫:“太太,客来了,看茶/其音朗朗,绝不含糊。后来,家中来了个新娘子,爱睡懒觉。那鸟每天清晨便叫唤:”新娘子,天明了,起来吧?太太叫,快起来!不起,它就骂:“新娘子,臭淫妇,浪蹄子/那新娘子恨这鸟入骨,有一回,偷偷在饲粮里掺了药,把这鸟毒死了?张岱说着,语调低沉下去,神气之间,大有不胜惋悼之意。阮大铖却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喋喋不休地说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做什么。只听张岱又说:“世间之异物,也着实不少。譬如晚生外祖家那头白骡,取名‘雪精’的,也妙不可言。此骡四蹄都白,日行二百里,惟服晚生一人驱策。旁人想骑它,必定又踢又咬。最奇的,是此骡之尿,可治噎嗝之疾,比仙丹还灵……”正说着,只见小厮捧出一个托盘来,上面盛着三碟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山楂糖,还有一碟是带骨鲍螺。张岱的眼睛顿时亮了,他忘了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喉核儿一下一下地动,分明是在咽馋涎。等点心一摆到方几上,他就老实不客气地抓起筷子,先夹了一块月饼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咕兹”一声吞了下去。他点点头,又去夹带骨鲍螺。
阮大铖冷眼瞅着。现在他已经断定,此人纵然见过,也无非一面之交。根据他的经验,这种不速之客,越是一坐下来就东拉西扯地胡诌,越是有所谋而来。像混几两银子使啦、骗顿酒饭吃啦,诸如此类,因为不好意思立即提出,就没话找话。
别看这个姓张的穿得还蛮光鲜,可是如今肚子饿得咕咕响,外头还硬撑着穿绸着缎的穷酸有的是!这样一想,阮大铖原先的敬畏之意就顿时大减,打心里生出一种轻蔑之情。不过,他倒不打算把张岱轰走,因为此人好歹也算个秀才,如今穷极来投,不妨趁此收为己用。可是张岱接下来说的那句话,却又使阮大铖动了气。
在这当儿,张岱已经一连吃了两只带骨鲍螺。只见他皱起眉头,摇头叹气说:“到底不是出于姑苏过小拙之手的,滋味便差得太远!”
阮大铖斜眼瞧着张岱那副馋猫似的模样儿,心想:“哼,我好意款待你,你白吃了不算,还拿腔作势的不领情,却想吓唬谁来!”于是,他翻了翻白眼,挖苦地说:“姑苏过小拙家的带骨鲍螺,学生也曾尝来,同是乳酪所制,却难得美味如斯,不知以何法为之,方能至此?仁兄既是食家,必知其妙,可以见告么?”
张岱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此点在晚生亦是老大疑问。因晚生家中养有乳牛一头,也喜自制乳酪,曾试以种种办法,始终有所未及。也曾叩问过小拙,惟是他吞吞吐吐,只拿些虚文支应。后来晚生急了,拿出十两银子朝桌上一掷,才买下他一句话,说是要用蔗浆霜搀和。惟是回家一试,依旧不成。听说,他制酪时甚是诡秘,锁人密室,还用纸封门,虽父子亦不轻传。”
阮大铖见他说得煞有介事,倒也有点意外,只好随口说道:“原来仁兄精于易牙之道,难怪寒舍这寻常之物,难人法眼了!”
“啊,不敢!”张岱似乎被搔着痒处,顿时变得眉飞色舞,“晚生平生无他嗜好,于各地特产却搜求不遗余力。如北京之苹婆果、黄鼠马牙松,山东之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之福橘、福橘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之青根、丰城脯,山西之天花菜,苏州之带骨鲍螺、山楂盯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之马交鱼脯、陶庄黄雀,南京之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莴笋团、山楂糖,杭州之……”他一口气地数下来,把阮大铖听得目瞪口呆,其中有许多名目阮大铖不但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他蓦地想起:曾经听人说,复社有个张宗子,是天字第一号的馋嘴之徒,莫非便是此人?
“啊,请恕学生健忘,”阮大铖连忙打断张岱的话,问,“不知仁兄的雅篆,可是叫宗子的么?”
张岱怔了一下,说:“不敢,正是晚生。”
他说话的声音不大,态度也很温和。可是阮大铖的脸色立即变了。他飞快地朝门外溜了一眼,当看清没有别的陌生人时,就沉下了脸。
“你——来干什么?”他恶狠狠地问。
“圆老不必吃惊!”张岱连忙说,“晚生此来别无他意,只是奉了吴次尾、陈定生二位社兄之命,来向圆老借戏而已。”
“什么?”
“借戏!就是……”看见对方似乎仍不明白,张岱就扬起袖子,扭转腰身,做了一个舞台动作,“哎,这个!”
“啊,借戏?”阮大铖陡地睁大了乌溜溜的眼睛,“你们——向我?”
“对!对!只因眼下秋试已毕,适逢中秋佳节,敝社诸同人宴集于桃叶河房之内,言及圆老近有《燕子笺》新剧,无不渴欲一睹为快。因命晚生前来,与圆老面商,欲借贵家班前去搬演一夕……”张岱毕恭毕敬地拱着手。看见阮大铖摇着头,慢慢地揉搓着大胡子,一声不响,他就露出焦急、恳求的神色,把刚刚说过的话,又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然后深深作下揖去:“不情之请,尚祈俯允!”
三
“定生,你说,阮胡子他肯借戏给我们么?”侯方域扭过头来,怀疑地问。
陈贞慧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若是别人去借呢,兴许当场闹翻也难说。
如今宗子肯去,我瞧准成。他惯会认低服小,又是那一副无可无不可的脾气,这一层,你我都不及他!”
“可你瞧,月亮都升起来了!”侯方域不耐烦地说。
陈贞慧回头望去,东窗外,沉沉的夜色已变得有点透明,青苍色的雾霭浮荡着。
远处的城墙上,那星星点点、因戒严而增设的灯笼和火把暗淡了下去,一轮银盘样的满月正从女墙上露出头来,几片薄薄的云彩,边缘上镶着银白色的光辉,冉冉地浮动着……陈贞慧的目光不无忧虑地在城墙上停留了一下,随即回过头来:“别急别急,我算准了。阮胡子听说是我们借戏,别说一晚,便是十晚,他也会满口应承哩!快去想你的诗吧,看轮到你了!”
“这有何难,我早就有了!”侯方域说着,踱了开去。
他一直走到水阁上首,那里并排摆着三张八仙桌、几副笔墨砚纸,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的正皱着眉头默想出神,有的在胸有成竹地执笔挥写,还有的则在咿咿唔唔地吟哦推敲……这也是顾眉出的主意,要大家都来给董小宛写诗捧常那已经写好的一二十首诗,就一张接一张地贴在墙上,供大家浏览品评。这当中,顶活跃的要数梅朗中和冯班。他们如鱼得水似地在人缝中钻来钻去,两双闪闪发光、因兴奋而变得出奇相似的眼睛,前后左右地忙个不停,一会儿对这首诗称赞几句,一会儿又对另一首诗大摇其头,再一转身又热心地替别人推敲斟酌起句子来,甚至干脆一把夺过笔,把人家的稿子改得一塌糊涂。
“嗯,这首诗好!好就好在纯乎唐音,绝无半点江西派臭脚丫子气!”冯班站在一首诗前,大声称赞说。
梅朗中撇撇嘴:“纯乎唐音,谈何容易!只这‘雄浑高华’四字,今人便是学足一生,此境也永不能到。何况这诗虽刻意求工,终伤绮靡,结句更已近隐僻。老兄如此推许,只怕有些儿走眼哩!”
“什么,我老冯也会走眼?”冯班顿时瞪大了眼睛,“此诗决无绮靡、隐僻之处,即便是绮靡、隐僻,也不定就不是唐音!我问你,温飞卿绮靡不绮靡?李义山隐僻不隐僻,是不是唐音?”
“那是晚唐,而非盛唐!”
“啊,盛唐是唐,晚唐难道就不是唐?”
“虽则是唐,惟是唐音却应以盛唐为正格!”
“既然是唐,便是唐音!”
“终非正格!”
“也是唐音!”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越争越激烈,弄得大家头昏脑胀,只好都停下来,怔怔地瞧着他们。顾眉见了,不禁大皱眉头。她看见侯方域走近,就连忙朝他打眼色。
侯方域却装作没看见。不过,他也知道梅朗中是有名的“诗痴”,而冯班却是天字第一号的“诗狂”。这两个宝贝凑在一块,如果无人制止,只怕吵到天亮也停不下来,于是便分开人丛,走过去,先瞧一瞧那首引起争论的诗。原来是一首七绝:温柔婉丽复冰清,水入山塘便有情。
微雨凭君舟上望,
小帘人影正盈盈。
下面的落款是“金沙吕兆龙”。
侯方域心想:“这诗小有情致,却非唐音,但并不见得绮靡、隐僻。可笑他们却乱争一气。这一痴一狂,只怕已是入魔了!”于是,他大声说:“你们都不要争!
等我写出一首来,也让你们瞧瞧是唐音不是唐音!”
说完,他就大步走近桌子,拿起一支兼毫湖笔,把已经酝酿好的一首诗,龙飞风舞地写了出来:水阁金荷斗日曛,双凫惊起隔花闻。
北涛南走三千里,
不解飘零那识君。
侯方域刚刚抛下笔,站在旁边瞧着的社友们已经哄然叫起好来。侯方域笑了一笑,回头瞅着两个争吵的人,意思是说:“怎么样啊,这可是唐音!”
两个争吵者也显然被这诗的不同凡响吸引住了。冯班一声不响,狂热的脸上现出茫然若失的神情;梅朗中则用贪婪的目光死盯着诗笺。“啊,朝宗,真有你的!”
他嫉妒地喃喃说。
这当儿,几个社友已经把坐在一边的冒襄和董小宛拖了过来。
“辟疆,你快来瞧——‘北涛南走三千里,不解飘零那识君/朝宗这诗,可是把你俩一笔儿写出来了哩!”一个社友兴冲冲地叫。
“是啊,宛娘若不因飘零,便不会识得辟疆;但既识了辟疆,从此便不必飘零了!妙!”另一个摇头晃脑地说。
“可别放过了‘不解’二字!”有人高声指出,“惟宛娘深解飘零之苦,是以对辟疆一往情深!若不解飘零之苦,哪得如此情深?而情既愈深,则自必愈欲早脱飘零之苦。区区二字,已把宛娘的心事和盘托出,这便是‘诗眼’了!”
“辟疆,莫要辜负了宛娘生死相随之志啊!”几个声音同时敦促说。
“我们写了这许多诗,如今也该辟疆来和一首了!”又一个声音提议。
“对,对!”大家同声附和。
冒襄没有立即做声。自从同董小宛来到水阁之后,他一直很少说话。虽然顾眉那一番话,确实给他指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来解决由于经济拮据所面临的困难,可是他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这样做,尤其拿不定主意娶不娶董小宛。然而,当他来到水阁之后,眼前的气氛却使他吃惊了。社友们上自吴应箕、陈贞慧,下至一般同人,都异口同声地推许董小宛,夸奖她不仅色艺无双,而且品格超群,是风尘中一位极难得的奇女子。他们尤其对董小宛不避艰险,千辛万苦地到南京来寻冒襄这一行动赞不绝口,认为能获得这样一位女子的心,是冒襄的莫大福气。接着,大家就一窝蜂地题诗赠句替董小宛捧场,鼓励她不怕挫折,追求到底。这一切,都使冒襄感到有点意外。他原以为,在名士圈子中,董小宛的身价,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陈圆圆。他既然失去了陈圆圆,如果退而求其次,娶董小宛的话,难免会为人所笑。但现在看起来,情况并非如他所料的那样。经过了这次反复和波折之后,冒襄也渐渐看清了,董小宛有不少好的品质,恰恰是陈圆圆所欠缺的。而且,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看来如果自己仍执意不允,就显得太过褊狭和无情,不仅多少有点对不起董小宛,而且还会大大地扫了社友们的兴。万一蕾小宛伤心绝望之余,干出诸如自寻短见一类的傻事来——这是很司能的——那么就很难得到社会上的谅解,自己的声誉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想,冒襄就感到一种压力。这是一种柔软的、然而坚韧的压力,就像一张网,而自己则成了网中的一条鱼。他似乎能够逃脱,但事实上却没法逃脱……“哎,冒公子,你倒是快写呀!我们都等着瞧哩!”一个女人清脆的嗓音在耳边响起。冒襄一回头,发现顾眉那双带笑的、大有深意的眼睛,正在很近的地方紧盯着他。
“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冒襄觉得心里有一个声音这样说。
于是,他点点头,拿起笔,沉吟片刻,慢慢地在诗笺上写出了这样几句:白门柳色向江分,一棹烟波溅练裙。
莫道啼鹃啼不歇,
皋云犹得似巫云。
他一边在写,梅朗中就在一边大声地读出来,所以不仅站在旁边的人瞧得清楚,站得稍远的人也都听到了。冒襄刚写完,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好了好了,辟疆已经答应了!”
“‘皋云犹得似巫云’!就是说,今后辟疆和宛娘的巫山阳台之会,要移到如皋去了。好句,妙句!”
“喂,这‘皋云’可有出典?”
“老兄何其健忘——‘飞云冉冉蘅皋暮’,便是贺方回《青玉案》里的一句。
辟疆移用于此,他又家在如皋,正是一语双关哩!”
“哎,可惜今日不曾请得柳麻子来!”
“怎么?”
“他惯喜说什么时事书。今日这‘众名士大宴秦淮河,冒公子新题巫山咏’便是绝好的一个关目了。”
“那么,其中自然非说到老兄不可哕?”
“老兄何必取笑。你倒说说,这秦淮河上若然少了我辈,又安得有如许风流!”
“哈哈哈哈!”
“快,快拿酒来!”一个洪亮的声音盖过了愉快的逗乐,那是冒襄的拜盟兄弟陈梁。很快地,酒拿来了。乱纷纷当中,冒襄只觉得陈梁把一只酒杯塞在自己的手里,另一个人端着酒壶把它斟满。
“你们两个先饮个交杯儿!咦,小宛,快过来啊,还害羞什么!”
那是顾眉得意的嗓音。
直到这时,冒襄才忽然想起:“是啊,我怎么忘了小宛?现在她自然该高兴了,只不知是什么模样?”他不禁用眼睛寻找着,随即发现董小宛就站在他左边不远的地方,手里也端着一杯酒。不过,出乎冒襄的意料,她并不是在笑,也没有显得怎么激动。她平静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瞅着冒襄,那澄澈的、略带忧伤的大眼睛仿佛在问:“你这一次是真心的么?不会再变了么?可是,我却有点担心,真的,担心……”四陈贞慧的估计不错,在酒宴快要开始的时候,张岱终于带着阮大铖家的戏班子和全副行头回到了桃叶河房。他一边用手帕拭着额上的汗,一边兴冲冲地向陈贞慧报告他如何在阮大铖家吃了月饼、带骨鲍螺和山楂糖,如何大谈各地土特产,把阮大铖听得一怔一怔的。当他提出借戏时,阮大铖如何吃惊,不敢相信,后来又怎样高兴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啊哟,定生,你要是亲眼看见老阮那巴结劲儿才好哩!又打拱又作揖,就差没摇尾巴罢咧。他一直把我送出大门外,还拉着手,再三嘱我有空常去玩儿,亲热得什么似的!”
陈贞慧笑了笑,说:“辛苦你了,宗子,快坐下歇歇,喝杯茶!”
他们说话的当儿,其余的社友在一旁听着,脸上都露出惊讶、困惑的神情。他们大多数人事先并不知情,这时都弄不明白,陈贞慧怎么会想出这样的怪念头?为什么放着许多戏班子不请,偏偏去借阮胡子的家班?他们还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外间的误会?
会不会给阮胡子乘机拣便宜?诸如此类。但是也有人说:“久闻阮家班训练严格,演技出色,看一看也无妨!”对于这些议论,陈贞慧一概不回答,他只摆摆手,让大家少安毋躁,开桌入席。随后就打发那个捧着戏单伺候的花衣末角下去,马上排演起来。
中秋的圆月,已经升上东天。冉冉飘动着的几朵浮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散了。清明的月色从天幕上倾泻下来,照亮了香风十里的秦淮河;两岸河房临水的露台上,坐满了饮酒赏月的人们,快活的笑声、细碎的谈话声和悠扬的乐曲声在夜风中回荡着;河道上,张灯结彩的游船来来往往,每当柔橹摇过,灯光和月色的倒影就像蛇一般在碧滢滢的水面蜿蜒跃动起来……尽管江北一带的战事还处于胶着的状态,南京城也尚未解除戒严,可是耽于逸乐的人们,仍旧不愿放弃这一年一度的好时光,何况又是象征团圆的中秋节。人们嘴上不说,心里不免都在想:“团圆,团圆,还有几年团圆的日子可过呢?还是过得一次,就算一次吧!”
因为照例要谢神,水阁上首,已经供起了两架纸马——一幅是文昌帝君像,另一幅是关圣帝君像。大家一齐起身,由吴应箕领头,排了班,在神像面前叩过头,祭献了一番,然后各自人席,照例先点了四出单折的短戏演着,待献上汤来之后,才正式上演《燕子笺》。
现在,开场的锣鼓已经打响。前排席位上,同陈梁、吕兆龙坐在一起的冒襄也停止了交谈,准备看戏。对于陈贞慧今晚的安排,冒襄虽然也感到疑惑,不过他早就听说,这《燕子笺》是阮大铖苦心经营的一本新剧,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所以倒有心见识一下。
锣鼓越敲越上劲,门上帘子一动,走出来一个青衣小帽的副末。他摇摇摆摆地走到台前,开口唱起了一首[西江月]老卸名缰拘管,闲充词苑平章。春来秋去酒樽香。烂醉莫愁湖上。
燕尾双义如剪,莺歌全副偷簧。晓风残月按新腔,依旧是张绪当年景况。
这支上场小曲,照例是编剧人用以说明本剧的缘起、意图。冒襄听了,心想:“虽然‘老卸名缰拘管’一句,显属说谎,其余八句也处处文饰标榜自己,总算他还不敢过于放肆。”于是,接着听下去,曲调已变成「汉宫春]:扶风才子,嫖姚后裔,霍姓都梁。挈友长安取应,为试期尚远,追欢笑,暂过平康。丹青笔,听莺扑蝶,小像写云娘。不料朱门有女,与青楼一样,窈窕相当。
把春容笺咏,燕子衔将。 被同侪计构,更名姓,决策勤王。二美并,麒麟高阁,走马状元郎。
按照写戏惯例,这第二首曲属于“家门”,具有提要全剧内容的作用。冒襄听了,便知道这戏大抵是写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一个是青楼妓女,一个是官家小姐,由于燕子衔笺牵合,共同爱上了一个名叫霍都梁的书生。却被他的朋友——一个小人从中破坏,几经波折,最后由于书生勤王有功,又高中状元,结果一男二女,团圆结合,皆大欢喜。
“嗯,就关目来看——”冒襄又想,“倒还罢了。只是阮圆海此人,心术极是不端,每于戏文之内,暗藏讥诋攻讦之语,发泄其私愤。向者《春灯谜》、《牟尼合》诸剧,便是显证。却是不可不防!”由于对董小宛那件事最后表明了态度,这一年多来,使冒襄困扰不安的各种个人私事,至此算是都理出了眉目。他于是又稍稍有心思来关注一下社里的事务了。他估计,陈贞慧今晚之所以特地去借这本《燕子笺》来演,十之八九也是想瞧瞧阮大铖有没有在戏中捣鬼。为着不要等到别人发现了纰漏,自己仍旧糊里糊涂,茫无所知,冒襄便摒除杂念,集中精神看起戏来。
冒襄的这种想法,坐在另一张桌子旁的陈贞慧自然是不了解的。如果知道了,他就会告诉冒襄,今天晚上他这样做,用意还要更深一些。自从发生了钱谦益企图替阮大铖开脱事件之后,陈贞慧内心的震动很大。一方面,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东林、复社的坚决斗争,阮大铖之流的阉党余孽,近几年来虽然似乎已经老实得多,不敢再嚣张妄为,但是,事实证明,他们始终没有死心,还在暗中积极活动,妄图死灰复燃。另一方面,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领袖,竟然不惜自毁名节,勾结朝中权贵,干出这等出卖东林、复社的无耻勾当,这也使陈贞慧于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种深切的忧虑,一种危机感。因为很清楚,像这么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勾当,如果不是已经得到社内相当一部分人士的默许和支持,钱谦益是绝不敢贸然从事的。
现在,这个阴谋虽然已经被揭露和制止了,但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它对社内人心所起的冲击和瓦解作用,却是不容低估的。如果不急图振拔,后果将不堪设想。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担心,几个月来,陈贞慧已经同吴应箕、张自烈、侯方域、梅朗中等人分头出发,走访各地社友,做了不少坚定人心、激励斗志的工作。上个月,陈贞慧还专程到松江走了一趟,找到了几社的领袖陈子龙、周立勋、徐孚远、李雯、彭宾等人,推心置腹地谈了几次,消除了彼此间的不少隔阂和误会。今天晚上,他特地派张岱去借阮大铖的家班到桃叶河房来演《燕子笺》,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刚才,他已经同吴应箕、侯方域、梅朗中、顾杲等人暗中合计好,准备借此机会狠狠揭露阮大铖一下,给社内同人敲响警钟,并激励大家的斗志。陈贞慧本来也想把这个计划告诉冒襄,但见冒襄被董小宛缠住不放,弄得昏头转向,六神无主,只好作罢。
现在,因为还不到发难的时候,陈贞慧也不着急,一心一意先看戏。他发现,这本《燕子笺》虽然不外是才子佳人,小人播弄,几经波折,终获团圆一类的套套,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还运用了“飞燕”一类新奇别致的道具,再加上阮大铖的家班确实训练有素,演技不同凡响,所以依旧颇能吸引观众。董小宛、顾眉和李十娘几个,竟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
其余的人,也都忘记了喝酒吃菜,静静地停 杯观看。
现在,戏已经演到《写笺》一折。只见台上那个尚书小姐郦飞云,借故把丫环支使开去之后,便独自对那幅画着一双亲密情侣的画儿,偷偷地看一回又猜一回、猜一回又看一回,终于春情难禁、神魂颠倒地唱起来: [四季花]画里遇神仙,见眉棱上,腮窝畔,风韵翩翩。天然,春罗衫子红杏弹香肩,那人偎半边。两回眸,情万千,蝶飞锦翅,莺啼翠烟,游丝小挂双凤钿,光景在眼前。(那些要)阳台云现,纵山远水远人远,画便非远。
[浣溪纱]麟髓调,霜毫展。方才点笔题笺。这巢间小燕忒刁钻,蓦忽地衔去飞半天。天天未必行方便,便落在泥边水边。
(那些)御沟红叶荡春烟,(只落得)飞絮浮萍一样牵。
[柰子花]二三春月日长天,往常时兀自淹煎,那禁闲事恁般牵挽,画中人几时相见?待见,才能说与般般……这几支曲子,不但文辞华美,而且情意缠绵。加上那个扮演郦飞云的旦角,又天然生就一副好嗓子,她用流利悠远的昆山腔这么轻挑慢吐地唱出来,当真是千娇百媚,令听众意荡魂销。直到她把最后一个字唱完了好一会儿,大家还静静地侧着耳,追寻品味着那仿佛还在耳畔梁问萦绕摇曳的袅袅余音……“好!”顾杲首先回过神,大声喝彩说。然后,他把长鼻子转向陈贞慧,交换了一个眼色,又怪声怪气地接着称赞:“好一个‘画中人几时相见?待见,才能说与般般’!如此妙句,真亏他想得出来!”
“不错,”显然早有准备的梅朗中接口说,“此出直唱到这一句,那无情中之情,方始尽出。想不到可憎可厌的阮胡子,倒是一名绘风绘月的能手!”
“朗三此誉,何其太低。”侯方域一本正经地眨着眼睛,“似他这等文藻、这等才情,又岂止‘能手’而已!”
“噢,倒要请教。”梅朗中装出惊讶天真的样子。
“弟瞧此戏,非但结构奇妙,词采华赡,格局谨饬,且宾白、科诨,无不生动自然,曲曲传神,足与曲文相得益彰。时下词曲家竞喜以临川、吴江高自标榜。吴江一派且不论,若临川一派,其真能窥玉茗堂之精奥而传者,依弟之见,只怕除了这阮圆海,已无第二人了!”
“朝宗言之有理。”陈贞慧微笑地加了进来,“据弟所知,阮圆海不止词曲精妙,便是文章诗赋,也是极好的。”
“我见过他万历四十四年会试那几篇制艺,”吴应箕瓮声瓮气地说,“也算得理真法老,字字痛切。”
“喂,喂!”顾杲兴奋起来,大声说,“弟有八字之评,专道阮圆海的才情——‘文章宗匠,艺苑班头’。列位以为如何?”
陈贞慧点点头:“也还相称。不过,若再添八字,凑成四句,便更觉妥帖。”
“噢?”
“我这八字便是:”若主骚坛,可执牛耳‘。““啊,‘文章宗匠,艺苑班头;若主骚坛,可执牛耳’——不高?”
“不高!”
“当得起?”
“当得起!”
“啊,啊,啊!哈哈哈!”他们齐声大笑起来,把戏台上那个书生霍都梁吓了一跳,差点儿没唱岔了喉。其他社友更是莫名其妙,都回过头来怔怔地瞧着他们。
“嗯,若是当真让阮圆海出来主骚坛,执牛耳,列位社兄捉摸他敢呢?不敢?”
待大家笑得差不多时,陈贞慧捋着胡子,考究地问。
顾杲的目光一闪,顿时收敛起笑容:“我瞧他不敢!”
“怎么?”
“哼,他叛卖东林,投靠魏阉,认贼作父,残害忠良,那一档子猪狗不如的臭事、脏事,谁个不知,谁个不晓!除非是那不辨香臭的昏虫、屎里觅道的什么‘前辈’、‘元老’,谁又会买他的账!”顾杲的声音越来越高。
“对,对!”梅朗中也跳起来,“他乖乖儿做个缩头乌龟,老老实实躲在龟窝里过日子便罢,若敢不知好歹,抛头露脸,瞧我老梅不把他那狗贼胡子捋个精光才怪哩!”他装出一副凶猛的样子,还做了一个拔胡子的手势。
“朗三兄果然勇气可嘉。”侯方域慢悠悠地转动着一只杯子,“只是你以为阮圆海 必不敢出来,那又未免小觑于他了。你不见他去年刚刚才花了一万两银子,想打通周阁老的关节,让钱牧斋替他开脱翻案?又不见上个月,他到底还是把马瑶草活动了上去?慢说是‘主骚坛、执牛耳’,只怕他还要入阁拜相呢!”
“朝宗,你未免言之过甚了吧?”许久没有说话的冒襄,忽然插嘴说。自从侯方域等人一唱一和地称赞《燕子笺》的时候起,冒襄就一直在揣摩他们这样做的用意。他十分了解这几个朋友的品性,知道他们无非是故弄玄虚,真章儿还在后头。
到了他们突然反过来痛骂阮大铖,冒襄就明白了:“哼,敢情儿你们是借阮胡子来做下酒物,寻开心啊!”但他们竟把这事瞒着自己,却使冒襄有点着恼。这时,《拾笺》一折又已经演完。冒襄趁锣鼓声停下来的当儿,又说:“马瑶草不是逆案中人,自然起复,但未必阮圆海也能起复,老兄又何必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不错!”冯舒慢条斯理的声音从左边的角落里传来,“便是钱牧老替阮圆海开脱之事,也只是传闻而已,未必便有真凭实据。”
“嘿嘿,”侯方域轻蔑地一笑,没有转过脸去,“已苍兄,你是钱牧老的高足,他有无此事,你尽可去叩问于他,小弟在此恕不多言。”说完,他又斜睨着冒襄,“辟疆兄以为小弟是危言耸听么?小弟却担心老兄近日做了桃源中人,便忘却了世事哟!”
冒襄被当面揶揄,脸顿时红了。陈贞慧见他瞪大眼睛,像要发作,便连忙站起来说:“大家不要斗嘴——辟疆、已苍,二位莫误解弟等之意。阮圆海这次力举马瑶草,实指望他日马瑶草得志,能带挈于他。这自然未必能得逞,惟是这胡子贼心不死,于此可见。此事本不可怕,倒是近年来,我同人君子,见国事日亟,忧心如焚,无暇内顾,遂对阮圆海渐生姑息宽贷之意,此诚一可惊可畏之变。是以贞慧于此,不得不披肿沥胆,大声疾呼!”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目光灼灼地扫过全场,仿佛要用这种办法,把话送进每一个人心里去。看到大家都屏息听着,一个个脸上都现出严肃的神情,他才接着说下去:“今晚弟特地烦宗子兄去借了这本《燕子笺》来演,便是让列位亲眼见识,阮圆海实为一有才之小人。若容此种狡狯有智之奸徒死灰复燃,必定危倾家国,祸延社局。凡我同人,务必同仇敌忾,打击之、禁制之,绝不能容他有出头之日!列位或尚不知,这狡险之徒直至近日,仍在蠢动钻营,欲图一逞。此事说来虽不值一哂,惟其用心却极险极毒——朝宗兄,你且把那件事也对社友们说说!”
侯方域沉着脸,摇摇头,显然对于冒襄适才说他“危言耸听”仍余气未消。梅朗中在一旁看见,便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让小弟替朝宗说好了。事情是这样——开试之前几日,朝宗正在媚香楼同香君饮酒,有位王将军也在座。他与朝宗本属世交,因罢职在此闲居,便常来走动。朝宗知他家境亦非富裕,却见他。出手甚是豪阔,本已有点疑心,只是不好问得。偏是香君那妮子乖觉,却将这事来提醒朝宗。
朝宗便认真起来,逼着姓王的定要追根究底。那姓王的吃问不过,才屏去从人,说出底蕴。原来他是受了阮圆海之托,来求朝宗向社里说情疏通,将他开脱。那每日使用的银两,都是老阮的开支。朝宗这才恍然,当时再不理他。姓王的没奈何,只得灰溜溜地跑了。诸位请看,这狗贼胡子到底可恶不可恶、可恨不可恨呢?”
梅朗中的话音刚落,余怀就蹦了起来:“蠢,蠢!蠢透了!”他大叫。
“淡心兄,你说谁蠢?”顾杲问。
“当然是阮胡子啊!他以为花几两臭银子,就能把我们买了,真是天字第一号的蠢材!”
“他能写出这《燕子笺》,倒也不是蠢材。”陈梁讥讽地说,“不过利令智昏,那是确定无疑的了!”
“对,他是昏了头!”“白日做梦!”“这胡子如此可恶,果然轻饶他不得!”
好几个声音同时叫起来。
“对,对,饶他不得!”更多的人附和说。
可是,那几个同钱谦益关系较深的人,像冯氏兄弟、孙永祚、顾苓等人,仍旧一声不响。
这时候,侯方域慢慢地站了起来,他完全收起了惯常的那种傲慢不逊的神情,低着头,沉默了一下,才说:“适才朗三所言,尚有可补充之处——当时香君见王将军说出底蕴,曾私下对小弟说:她自少便因阿娘得识定生兄,深敬其高义,又闻次尾兄亦铮铮之士,嘱小弟决不可因阮圆海负此二位至交好友。又说:”以公子之世望,怎能替他阉党儿子办事?公子读书万卷,见解可别连我们区区女流还不如!
“‘侯方域用深沉、感动的声音说着,抬起头,望着大家,”小弟在此转述此语,不独是此语曾令小弟深为感佩,也是想教列位社兄知道,青楼之中,尚有此等人物!
“
同刚才梅朗中说话时的情形不同,这一次侯方域说完了好一阵子,大家仍旧静静地坐着,没有做声,一个个脸上现出沉思,甚至惭愧的神情。
“香君此语,可以不朽了!”不知是谁,忽然赞叹地说了一句。
“今夕得闻此语,自此之后,我再不敢看轻旧院人物了!”另一个说。
“香君此语,只怕有些人不便与闻呢!”
“哦,怎么?”
“他们枉自饱读诗书,自夸圣贤高弟,却全无骨气,若闻知此语,岂非活活愧死?”
“我们且休说别人!”冯班忽然气冲冲地站起来,吵架似地说,“我们如今不也在快快活活地瞧阮大铖的《燕子笺》么?这会儿戏也停了,我们也不用再看了,竟是散了吧!”说着,就要往外走。
大家经他这样一提醒,才发觉,戏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下来。
“哎,定远兄,何必要走!”陈贞慧连忙起身挽留。眼见今晚的安排已经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由于侯方域最后这一下即兴陈述,把大家深深地打动,这使陈贞慧尤其满意。
“社友们难得聚首一趟,何不就拿阮圆海这戏做下酒之物,该赞则赞,该骂则骂,谋彻夜之欢呢!”他竭力劝说着,又回头大声问台上:“咦,怎么都停下了?
快快演起来!”
“定远兄,不要走!”“急什么?”“等会儿还要同你唱和一番哩!”
许多人也帮着挽留冯班。
可是,冯班尚未挽留住,却连冯舒、孙永祚、顾苓等人也一齐起身要走。大家知道他们都是钱门弟子,对于今晚这样处处拿钱谦益作话柄,自然老大不舒服,即使再挽留,只怕也是白费劲,所以便不再勉强,让他们走了。
在大家乱纷纷地送冯班等人出门的时候,冒襄却坐着没动。
刚才侯方域转述李香君的那一番话,使他既意外又吃惊。他不只见过李香君,而且还相当熟识——一个身材矮孝肤色白净的小女孩儿,外号“香扇坠”。平时也无非觉着她人还机灵,小嘴巴子叽叽呱呱的,挺会捉弄人,却想不到她能说出这等深明大义的话来。
“怪道朝宗如此迷恋于她,原来竟是一位奇女子!”冒襄肃然起敬地想。他忽然觉得,自己理想中的女子,要么是陈圆圆那样的,不然,至少也应当像李香君这一类,但是偏偏碰上了董小宛,她与上面这两种类型全无一点相近……想到这里,冒襄不由得朝董小宛那边望了望,却意外地发现,原来董小宛也在含情脉脉地望着他。“哼,她就会这个!仿佛除此之外,她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干似的!”冒襄恼火地想,随即别转脸,整个晚上,再也不去瞧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