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博古文刊 · 我说参同契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易经书籍 > 我说参同契 >

第73讲

宇宙间有静吗

前面讲到性命真修的方法,现在接下来的原文,讲的是境界。“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这里有几个名辞,我们以前也讲过性是人的本性。情就是指一切妄念及生理方面的影响。中国的道书把性、情用先天的乾坤代表,后天就叫坎离了。“乾动而直”,乾卦是代表宇宙生命的本体,代表天。《易经》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就是乾卦所代表这个宇宙本体,它永远在动在行,“健”就是永远没有休息。

我们讲到乾,特别提出来,过去曾有很多学者,包括胡适之他们,认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静态的,所以一般学者都学养静,讲究静的哲学,结果就害了这个民族,永远没有进步。这种主张的前提大有问题,因为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并不认为宇宙是静态的,从《易经》开始就说宇宙是动态的,恒动。假使宇宙有个静的话,“乾坤息”,天地就停了,所以说是“天行健”,这个宇宙天体永远在动,不断地动,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态。换句话说,大动反而觉得是静,不觉得它在动;我们坐飞机坐车子走得太快了,只看到外相在动,自己觉得很平稳,是这样的一个静态。也就是老子所讲“大音希声”,声音太大了,也听不见了。乾卦的动是如此,我们这个身体生命也是这样。那么你说打坐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是有个静相,是不是气真住了,脉真停呢?不是,只是动得非常缓慢,还是在动,动的情况不同了。现在解释这个乾卦的本身是永恒的动,而且是直的动,走的是直线。

认清情来归性

修道到了纯陽之体就是纯乾了,所以吕纯陽的名字就是取这个意思。到纯陽时元气充满了,“炁布精流”,没有一点不充满。乾卦的相对作用就是坤卦,乾卦的动是向外面发展,坤卦的静是收缩进来,一呼一吸。“坤静而翕”,坤卦到了静态,六根大定,好像六门都关闭了,它是收缩的,身体到了所谓“情来归性” 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个肉体是,“为道舍庐”,“舍庐”是这个房子,道的根根,也可以讲是个锅炉。修道是把性、命两样东西,重新进入到炉鼎里头,再造乾坤,等于经过一个化学的整理后,又产生一个新的生命。这个境界“刚施而退”,陽刚之气,坚硬的都化掉了,“柔化以滋”,统统变柔软了。

这里要说明一个道理,这是讲工夫境界了。常常有人问,打坐修道修得蛮好,反而容易感冒,对气候非常敏感, 身体好像越来越弱了。你要注意老子的话——“弱者道之用”,是有这种现象,反而变弱了,变柔软就是道之用,是进步的现象的一个过程,不会永远弱下去。“反者道之动”,有时候同静相反,这个原理需要了解。

这一段原文,完全讲“情来归性”,讲性命的根本那个境界。“此节,言后天返为先天也”,就是后天的性情归到先天一体,先天两个代号就是乾坤。“后天坎离,即是先天乾坤”,后天代号叫坎离,坎属于水,离属于火。“只因乾坤一破,性转为情”,我们本来在娘胎靠脐带呼吸,脐带一剪断以后,乾坤破了,性转为情,呼吸也靠鼻子了。所以算命要确定时间,就是脐带一断,哇一声一哭,这是最准确的时辰。普通说算命的算不准,难得有准的,因为时辰已经不大准了。就这一下,性转为情,先天之性转成后天生命的妄想。

“从此情上用事”,于是这个思想这个情做主了,学佛的说第六意识做主。所以“随声逐色,不能还元”,六根都受外界影响,不能返本还元。修道是要使它回去还元。后天生命坎离所代表的,是神与气,水与火,你说神气同水火什么 关系呢?所谓水,因为气充满了以后,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那个所谓甘露滋润就是水的气化来的。所谓神,普通是两个眼睛的神光,这还是第三重,真正的神是心光,是心地智慧的光明。但神、气两者,如何凝结拢来成丹呢?他说,就是我们修道工夫到了情归于性。“至于两物会合,城郭完而鄞鄂立”,这个时候等于我们身体坐在这里像一个城墙,城门都关闭了,内不出去,外不进来,像达摩祖师讲工夫的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那就是“城郭完而鄞鄂立”,外界一切进不来,色声香味都进不来,内心呼吸充满了,不需要呼吸。心如墙壁,就像城墙一样搭好,外面打不进来,内面也不出去。可以入道,这还不是道,只是基础而已。

这个道基建立了,所以道家说“百日筑基”,修道人常在这个境界中。现在他明讲这个时候“则情来归性”,那当然没有妄念。学佛的人拼命想断妄念,你断不了,因为用心断妄念,那个用心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断不了。“情来归性”是妄念自然不起,不是压制下去的,它的现象是气住脉停,就是达摩祖师所讲的四句。在道家讲,这个境界是七情六欲自然不动。但是这没有到家,只是初步,这时“离中之陰,复还于坤,坎中之陽,复还于乾矣”,这个离卦,离中虚,外面的两爻代表陽,中间有真陰之气,等于太陽中间有黑点。离中的陰,这个时候思想自然宁静,清净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那个境界是坤卦的纯陰,纯陰不是坏,好得很,纯陰就宁静了。

所以“离中之陰”,也就是陽中的陰归到一个大陰沉的境界,就返归于坤。坎卦是从坤卦这个地来的,在身体上,一般人讲气脉由海底起,丹田以下都是坤。坎中满,中间一陽爻,坎中的陽气,就是身体内部由下面上升的一股陽能之气,陰中的真陽返归于乾,升到顶。升到顶之后,前脑后脑一切脑细胞都归位了,非常宁静,脑子里头没有杂乱的思想。修密宗,真正的密宗〔“真正”这两个字,是否认其他的、修到中脉通了,顶天立地,与天地合一了。所以坎中的陽气“复还于乾”,归到乾陽。在显教的佛学,就是修到四加行“顶”的境界。暂且不管教理上理论的解释,这个可是实际的工夫,这有形有相。如果我们拿道家的东西来解释佛家工夫的话,“暖”就是“离中之陰,返归于坤”,“顶” 就是“坎中之陽,复还于乾”。不管你怎么反对,说这是道家,那是佛家,天地真理只有一个,随便你是哪一教哪个工夫,真证到时是一样的,不是两样。人总是一个人嘛,人总是有鼻子眼睛。

专一就是静

原文这一节开始的两句话,到这里解说完了,所以“故曰,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性至健,静则专而动则直”,拿《易经》来讲,乾卦代表纯陽之体,永远在动,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当乾卦静态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真静,因为它动得快,看它好像不动。什么是静呢?当我们身心专一的时候,才感觉到静态,其实那是不是静态不知道。所以“静则专”,换句话说,专到极点才做到静。入定也是那样,所以系心一缘就能入定,心散乱不是定。你打起坐来,觉得气走到那里,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乱!所以庄子叫这个为“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真正的静,庄子还有一个名称叫“坐忘”,忘记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静,是专。能够做到静且专的话,乾卦陽能发动得就快。

我们做工夫的真到了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呢? “一点元神,为精气之主宰,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这个时候气脉真正贯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脉,道家叫冲脉。有人著书,拼命骂道家这个冲脉不是密宗的中脉,好像中国的总比外国差一点,非常可笑。这个冲脉所谓“冲”,它不只是在身上“冲”,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脉打开,一点元神宁静到极点,定到极点那个力量,会使得全身的气脉统统充满,你的手脚指节,连每一根头发,都有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种,而是一种充满。到了完全专一时,一点元神就做了精气的主宰,“至刚至直”。刚是陽能之性,所以充满而且是直。

常有人问,打坐时勾腰驼背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但是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来,那样非受伤不可。等到那个陽气发动,你要弯也弯不下去,这个精气神,就是孟子那句话“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那两句话,如果不拿工夫来讲,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它是“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要盖也盖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乾动坤顺的变化

“故曰,乾动而直,炁布精流,此言元神之立为鄞鄂,即所谓乾元资始者也。” “炁布”就是分布,达到每一个细胞;“精流”不是流出,是自己晓得内心一切变动都是“幻”。“乾元资始”四个字是《易经》乾卦的彖辞,是孔子的话。“乾元”代表宇宙万有的根本;“资始”是说宇宙万有的生命,都是由乾卦原始功能分化出来的。宗教上把乾卦叫做上帝、叫做神、叫主宰。修道到了这一步工夫,“立为鄞鄂”就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即所谓乾元资始”,这是说修道的基础才建立、才开始而已。所以不要认为这是到家了,不过真正到达这一步的人,现在不晓得有没有,我是没有,你们诸位各路神仙有没有到,我不知道。

再谈下一步,现在还在第一步工夫。“坤性至顺,动则辟,而静则翕”。修密宗道家的人,认为气脉打通不得了,你要问他气脉真打通以后怎么样呢?他就瞠目不知所云。气脉打通了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是气脉打通之后下一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不知道,气脉打通不过是“乾元资始”而已,到这里正好开始修。

现在讲到空的境界,讲到我们身体上来了。“坤性至顺”,你研究《易经》很有意思,乾代表天也代表原始,代表丈夫;坤卦代表老二,代表妇女。这个坤卦,“利牝马之贞”,我们读《易经》,每个字都要留意,因为上古的每一个字包括很多的观念。“牝马”是母马,那公马就没希望了吗? 所以卜卦卜到坤卦的时候,如果女的卜,哎呀好啊!如果妈妈卜更好,因为是母马好嘛,公马就不行了。牝马干什么 呢?母马是跟着公马走的,所有的动物,不管牛群羊群马群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自然的,母的都到里头去,公的都在外面巡逻,要保护母的。所以诸位回去要多爱太太,不爱太太是不合理的。那个领头的公马一走的话,母马就跟着。这个《易经》每一个比喻,你要把它性质研究透了,那你差不多对它的相有所了解了。现在讲到坤就是这个现象,“动则辟”,母马性也非常刚烈的。一个女性,你看她弱不禁风,如果没有丈夫男人在旁边,你要抢她的孩子,她那个凶劲比老母鸡还要凶!什么都不管,天地万物唯母最强,就是母爱,她要保护小的生命。

所以这个坤卦的性情、性能是“动则辟”,不动则已,一动强烈得很,哗!门打开了。“静则翕”,一静就像花一样 收起来结果。“翕”就是吸进来,“辟”就是呼出去。这个代表什么呢?我们真正一念不生全体现,气脉完全打通的时候,乾中的“真炁流布”,当然神光焕发,身体上坤卦收拢来,气向内走了。讲句老实话,只要你做到了就是神仙,做不到就神颠了。所以修道要小心,搞不好就神经了,神通跟神经两个是邻居。

玉液还丹后怎么办

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中真炁流布”,一路下来,玉液还丹,在佛家来说就是真正的秘密灌顶。那不得了,玉液还丹了,甘露是真炁,流布全身,那是真的。“坤乃顺而承之”,里头自然吸了。“一点元神,絪缊化醇”,到顶以后又下来,这个时候入定了,酒醉了一样,老母鸡抱小鸡一样,动都懒得动,温暖得很。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来,因为三昧真气来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来,也不觉得热。

“絪缊”,好像做焖锅饭,饭快要煮熟了,气焖在里头,那个现象就叫絪缊。“化醇”,身体内部百脉都在变化,上次发的丘长春《青天歌》上有,“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就是这个境界。不过“絪缊”境界他这里没有讲清楚,这个时候下来这一点元神不是有相的,他是形容。如果你说打坐到了这个境界,一点亮光又黄又亮在肚脐中间,你又错了,学佛的叫做着相,修道这样也不对。你说没有这个现象吗?他确有这个现象,所以难在这个地方,这就要智慧了。

“韫养在中黄土釜”,就在中宫这里,“中黄土釜”里,这个神气是两个连环圈,道家是用个葫芦表示,葫芦两层,中间缩进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宝盒,莲台也是双层,这个身体也是双层,就像葫芦一样。所以“中黄土釜”,脾胃属于土,“釜”就是饭锅、炉鼎,有些道书也叫做“中黄神室”,这个时候中黄神室充满,但是不是肚子大啊! 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变得大大的,打坐又弯腰,以为是工夫,我叫这个是虾米包西瓜。有些画上的神仙是那样,因为画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黄神室充满,腰围一定细了,不管你怎么胖,这是必然的。

“故曰”,所以说,“坤静而翕”,就收吸进来,“为道舍庐”,外面六根不动一念不生,情来归性,身体内部气脉打通了。到了这一步是明心见性境界,气脉一定通,气脉不通不会明心见性。这个时候,“青天莫起浮云障”,所以自然有这蓝天之相,境界里头自己看到万里无云,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闭着眼睛也是一样。但是你不要认为得了道,还早得很,这还只是基础呢。

你看他们两位外国同学,昨天还在美国,现在坐在这里,觉得没有动过。昨天在美国,现在在这里,他眼睛闭着打坐,无所谓美国,无所谓中国,世上虚空本来平等不动嘛。你心不动念,相似于十方虚空平等,这物理世界虚空没有动过,这是一层道理。第二,佛说的八风——“利衰毁誉,称饥苦乐”,统统扫空了以后,虚空没有动过,物理世界不动,因为物理世界本空。心理的觉性平等也本空,你那个知觉之性,并不是物质的虚空。一般学佛学道的人搞错了,看眼前的虚空,认为这样愣住已经空了。你看的是物质世界的虚空,这个虚空里面还有东西,你自性的虚空同这个现象一样,也是空的,但这是两样空,不是一样。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虚空当成自性空,佛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们也一定要搞清楚。但是自性空也好,物质空也好,本来就是平等不动。


推荐阅读

周易> 易经系辞> 易经杂说> 易传> 白话易经> 梅花易数> 易经入门> 易经的奥秘> 易经系传别讲> 东坡易传>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